大学毕业的小蔡,怎么也没想到,应聘好不容易进入复试阶段,竟因为一份手写的简历,直接被公司PASS掉!经询问后得知,原来,小蔡在400字简历里,竟写了24个错别字,这也成了公司人事主管PASS掉她的重要理由。“因为自己的失误,丢掉了工作的机会。”回忆起此事,小蔡懊恼不已。(9月15日《重庆晨报》)
短短400字简历,出现24个错别字,应聘失败是必然的。要知道,写简历不是汉字听写大赛,涉及的都是最常用的基本汉字,况且她应聘的是办公室文员一职,能写出这种错字连篇的简历,哪个公司肯要?小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失误”显然不客观,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这24个错别字已“出卖”了她的修养甚至文化水平。
这则错字连篇的简历是社会的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尴尬,更折射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汉字危机以及传统汉字文化的没落。耐人寻味的是,无论是红极一时的汉字听写大赛,还是专家学者痛心疾首的呼吁倡导,都不足以改变国人的书写现状,也无法挽回汉字危机。
拯救汉字危机关键还要靠国家靠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引导来寻求突破口,比如在教育上可以大有作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日本从小学到大学都把习字和书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势不可挡的网络时代,面对400字简历24个错别字的现实,除了痛心疾首的呼吁,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发力。这才是复兴汉字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