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学生们的一封信
把知识转化成生存的能力
保有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修养
3上一篇 2014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保有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修养
祝凤鸣(诗人,省社科院文化学者)
 

1981年9月,我17岁,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因为春、秋季转换招生,1981级与1977级学生同学半年,号称“五世同堂”。 那是一个特殊时代,十年高考停招,许多77、78级大学生已人届中年,其中不乏饱学之士。

其时,大学文艺气氛特别浓郁,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人才特别多,写作的同学中有很多省作协会员。我最难忘的是在大学写诗,组建“江南诗社”。那时候,安师大教学楼东边有个荷花塘,无数夜晚,爱好诗歌的同学在那里高谈阔论。那个年代,大学生的确是怀抱理想,有梦想,有激情,也有脆弱和匆忙。

大学时,我学的是理科,我有限的一点专业知识,对我日后文学创作也很有作用——至少,理科生的思维相对复杂一点,所以今天我对文学中的智力成分要求高。这也是今天我仍然喜欢西方哲学的原因。

最感谢的还是老师的鼓励,尤其在文学创作上——我第一首诗和第一篇散文就是发表在大学校报上。还有,就是当时师大专业多,文科力量强,有很多学贯中西的老先生,这种氛围对我日后从事文艺工作奠定了一个基本的音调。

无论你学什么专业,至少得保有一点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修养。我期待新入学的大学生,对世界持有持久的好奇心,心灵空间尽量大一些。

中国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在一个全球化时代,拥有国际意识和视野,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无疑至关重要——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大格局中考量事情,就不会只想到生存,就少些患得患失。一个新时代大学生,除了报效国家外,还得给人类事务奉献力量。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