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北大,恩平考生不仅可以获100万元奖金,还可获赠洋房一套。为扭转优质生源流失,重振恩平教育事业,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回乡设立高考专项奖励基金。恩平市还设立促进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办学业绩突出、绩效考核优秀的学校进行奖励。(9月9日《南方都市报》)
冯活灵先生情系桑梓、慷慨解囊资助家乡教育的赤子之心令人感动,但对考上北大清华学子、任课教师予以重奖的做法,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它与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新时代人才观存在抵触。
教育的价值在于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重新发现自己”,为莘莘学子寻找幸福生活提供智慧指引。不仅清华北大要彰显此价值,其他高校同样有义不容辞的使命。通向人生快乐成功的目标,不只仅有清华北大这两座“桥梁”,应该还有更多“桥梁”,甚至在高等学府之外,也有通向快乐成功的路径。这既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必然,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过去乃至今天,北大清华确实有其优越条件,在全国重点高校中综合条件排名靠前,国家政策投入倾斜、师资力量配备较强,更因为其录取门槛高,北京户籍以外学生没有相当高分难以问津——但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应试教育以及片面人才观主导的产物,随着时代演变,这些附着于状元情结以及分数崇拜之上的偏激做法都将逐步扭转矫正。
把上北大清华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实质还是“分数膜拜”。即便我们不否认考试取得高分是一种能力,北大清华两所高校也终究容量有限,不可能接纳所有学生,甚至不能让所有取得高分的学生都能如愿。
年年今日此时,总有一些地方传出重奖高考状元或者考上清华北大学子的新闻,这种重奖过犹不及。青年学子“状元观”或者“清华北大观”存在偏差还可谅解,但是成人心中还存在畸形的成才观,就让人深深忧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