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今年17个借壳上市案例,被借壳的上市公司主要特征除了市值小(平均市值18亿元)、业绩低迷、股价不高(平均9.47元)等,与此前不同的是,目前ST股(包括ST、*ST)已不再是主角。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ST股本身因具备重组预期,股价被大幅炒高,高昂的重组成本令重组方望而生畏。
据统计,今年1~8月共有17家公司复牌进行借壳重组;停牌前壳资源市值范围自11.34亿元(东光微电)至27亿元(中达股份)不等,平均市值约为18.22亿元;壳资源股价范围则从3.06元(中达股份)至最高16.65元(万昌科技)不等,平均值为9.47元。市值较大的借壳案例主要来自于上交所,例如保千里借壳中达股份、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
与过往壳资源常常是ST股唱主角不同,在近两年借壳重组的案例中,特别是今年,ST股鲜有出现;数据显示,今年的17家公司仅有*ST贤成一家,尚处于停牌之中,目前的进展是已确定重组方为青海春天。
ST股不再受借壳方追捧,主要原因在于借壳的成本问题。
首先,很多ST股早就具备重组预期,股价被大幅炒高,这抬高了重组方的成本。例如,*ST昌九在去年5月曾最高达到40元,市值高达近百亿元。按目前规定,定增价格为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作为重组方而言,都希望尽量以较低的价格控股公司,从而降低成本。
其次,ST股的数量大幅减少。上述投行人士称,之前他做过统计,在摘帽新规实施之前,曾有上百家ST股,而目前这一数据是46家;今年不少壳公司其实之前都刚进行了摘帽。
此外,也有并购人士指出,考虑到重组的难度,负债较低也是壳资源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相比之下,ST公司大多数因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会出现负债繁重的情况,而重组方更愿意选择一些干净的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