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时,一行数人寻访细阳。
细阳,就是现在的古城太和。
时值朦胧细雨,透过车窗注视着这座徜徉在八月的古城,早已洗尽了历史的铅华,像一丛清新的幽兰静立,宠辱不惊地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地望天空云卷云舒,笑迎着我们。
它,缓缓流露出质朴的神韵,演奏出一首首旋律起伏跌宕的乐章。我想,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街一巷,无不蕴藏着神奇的传说,流淌着古老的气度。
翻开尘封的史册,我们开始阅读古城,而古城里的故事,当从文庙开始。
人们最向往和迷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豪华奢侈的所在,而是精神的栖居地,文庙是其中之一,它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
遥远的孔子,眼前的文庙。我们且行且缓,皆怀着朝圣的心情。
听闻,文庙在距今七百多年的历史风雨中,屡遭战乱兵匪的践踏,只有破残不堪的大成殿和崇圣祠还艰难地留存着。
穿过那条肃穆而弥漫着书卷气息的长廊,向着琉璃屋檐、青砖碧瓦的大成殿走去时,我怀揣着一份虔诚和敬意。大成殿为单檐竭山顶宫殿式建筑,斗拱交构,黄瓦朱甍,巍然宏丽,气象森严。它是文庙的核心,象征着孔子思想学说的尊严。
我想,那应该是最能了解孔子思想的地方。殿内宽敞明亮。雕有汉白玉孔子像一尊,青带束发,双目炯炯,神采奕奕,双手合于胸前,似在循循诱导,不倦诲人…… 而 雕像上悬挂“万世师表”、“斯文在兹”“德侔天地”、“道贯古今”等多块匾额。
站在大成殿的门前,我仿佛听见了低吟着历史剧场的轻歌,出现了孔夫子继续着宏论讲坛场景。历史如川,逝者如斯。江流可改道,山原能改形,唯孔子及其思想流传亘古,博大恢弘,无可替代。
文庙的深邃,显示了古城的尊儒重学,那么,一个县城出现众多的名士也就不足为奇了。
太和的名士,少不了要提到吕范和徐广缙。
仔细阅读陈寿所著《三国志》,会发现作为名将的太和人吕范,为孙吴集团立足江东作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吕范是孙策最早的合伙人。孙策死后,吕范同样得到孙权的重用。孙权信任吕范,并不是因为吕范巴结孙权,而是因为吕范忠诚不阿。
同为太和人的徐广缙则是清嘉庆年间进士,一生为官历任多职,最高位至两广总督。鸦片战争后,国民对英人恨之入骨,故广州人民坚决不许英人进城。英人则将兵舰开进,占领虎门炮台,以武力威胁。徐广缙坚持“决不能拂百姓以顺远人”的爱国立场,毫不畏惧,亲登英船与英人面对面地斗争,最终迫使英人退出。
现在,名士们固然已经作古,但名士之风却在太和流传下来。他们留下的文化就像是汇入大河的一股最具活力的水源,影响了古城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相信太和的名士风采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不断闪现,一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