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虎”现形,怎么处理他留下的“墨宝”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就因此陷入舆论漩涡: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挡住了落马“著名校友”的题词署名,后又将学校新闻网上与其有关的报道悉数删除。相比中国石油大学遮挡题字落款的“温和”做法,各地对于落马官员“墨宝”的处理方式显得更为直接,哪怕是刻在石头上,也是一个字:铲。(8月14日《广州日报》)
当某个官员在任时,大家都觉得其“字字如金”,大加追捧,趋之若鹜;当他落马时,大家又像清除“牛皮癣”一般,陷入“铲字忙”,弃之如敝屣,是不是也很尴尬?这种“在任时忙请题,落马后忙铲字”的前后反差、前香后臭,也会让相关单位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若知今日要“铲字”,何必当初去求之?
如何处理落马官员“墨宝”,其实还有另一可行途径:继续保留之,以警示后人。落马官员的“墨宝”可以当作反面教材留存,让已经作古的辉煌,与如今的罪责形成鲜明对照,一方面警示在任领导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另一方面警示他们别以题字谋利。若担心被人误会,或想让人明晰此反面教材的意义,可在落马官员“墨宝”旁注明落马原因。也有网友建议,专门建个落马官员“墨宝”博物馆,这是个不错的主意,集中展示贪官“墨宝”,警示效果恐怕会更大。
我们最应该铲除的,是到处题字留墨的官本位行为。一些单位缘何爱求字、官员缘何爱题字?因为一方面可凭此“攻克”某些官员,字后有权,权后有钱;另一方面也可坐收巨额“润笔费”。可见题字留墨暗含的贪腐行为,与直接收受贿赂相比更加掩人耳目,危害更大。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明文规定,领导干部不得题词题字,然而这个官场恶俗文化却一直挥之不去。与其清除落马官员“墨宝”,不如来一场治理题字留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