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中央要求,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审计署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8月份起,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7月31日《人民日报》)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落实,吃喝玩乐等奢靡之风有了很大程度的扭转,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把这些活动转到了暗处,把活动地点从城里改到了郊区或农村,从大酒店改到了私密会所,这样的现象仍然存在。
不管是官员慑于规定的威力不敢再奢靡享乐,还是躲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地方偷偷进行,都并非我们想要的最终结果。吃喝玩乐的钱显然不能走正常的财务手续报销,有关部门从“小金库”入手,釜底抽薪,斩断其资金链条,这是治本的法子。
不过,“小金库”的问题由来已久,各种检查也进行过不止一次,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距离杜绝“小金库”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检查进行得并不彻底,经常会受到人情、权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
比如在一个地方,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同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兄弟机关,大家在工作和人情上都有来往。一些单位的“小金库”的用处之一,就是相互间送礼联络感情,甚至和上级机关都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检查必然会马马虎虎走过场,隐藏主要问题,应付了事,根本查不到点子上。
其实对于“小金库”的检查,我们不妨借鉴当前反腐败当中的“巡视组”模式。“苍蝇”和“老虎”不断落马,中央派出的“巡视组”可谓功不可没。之所以“巡视组”在反腐中能够收到奇效,原因至少有二:一是权威性,不用担心地方权力的干涉;二是异地性,可以完全杜绝人情干扰。
如果在检查“小金库”时借鉴“巡视组”的模式,由异地抽调精干的专业力量,对各地的“小金库”检查工作进行督查,并接受群众的举报亲自办案,就既可以杜绝检查中的人情因素,又可以促使本地检查者不敢徇私。如果做到了这一点,相信“小金库”将不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