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份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很大变化,就是伴随着成交量的回升,指数也一改前期持续小区间整理的格局,开始发力上行,2100点关口曾经对行情构成长期抑制,但这次被一举突破。更为引人注意的是,此间市场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已经沉寂良久的煤炭、有色金属以及电力、金融等板块,都不同程度出现飙升行情。相比之下,中小板、创业板中一些前期走势强劲的个股,则显现出某种疲态,特别是创业板,甚至一度还逆势下跌。盘面也显示,资金正大量从中小板、创业板流出并进入主板。这其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从上周末起,沪市的成交量重新超过了深市。
市场瞬息万变,出现各种各样的走势都很自然,即便是在趋势已经形成的背景下,行情发生逆袭也很正常。但问题是,一种已经延续了5年多的市场风格,如果要发生根本性改变,并不那么容易,而是需要多方面的条件配合。
在笔者看来,首先是实体经济要好,市场要让那些周期性行业的大盘股涨起来,最大的前提就是它们的经营状况要有明显好转,也就是有强劲的业绩支撑。2007年,之所以这类股票表现异常突出,关键一点就是因为实体经济快速提升,相关行业的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以致尽管一些公司的股价已经不低,但市盈率还是不高。其次是市场的流动性十分充分,有大量的场外资金争先恐后入市,增量资金的不断介入,为股市的大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过程中市值相对比较大的蓝筹股当然是最受益的。以往,每次A股市场上有“煤飞色舞”出现,无不与流动性宽松直接相关。最后是投资者对于后市有稳定的预期,都认为大盘能够上一个台阶,有中长期投资的意愿,这样持有权重股也就比较放心。有了这几方面条件,市场风格自然比较能够倾向于周期性的蓝筹股。而一旦这种风格形成,大盘要想不涨都难。
那么,现在的市场具备这几方面的条件吗?客观而言情况比之前要好些,但总体来说可能不是特别具备。毕竟,我们的实体经济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复苏,而且今后增长速度的放缓也将是一种“新常态”。现在也没有证据表明有外围增量资金在大量入市。在新股发行轮空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一两次放量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状况能否延续下去。市场预期总体还是比较谨慎的,那么就不太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风格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