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特别是中央整治“会所中的歪风”通知下发以后,仍然多次出入私人会所,在被组织调查的前几天,他还到会所里面去大吃大喝。因不知“沙县小吃”,被下属感慨其“不食人间烟火”。(7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
官员落马,“真相”浮出。在慨叹其间错乱的因果关联、先后次序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在职的官员中,究竟还有多少人“不食人间烟火”?
当然,人们称万庆良“不食人间烟火”,不只因其顶风违纪,卖弄“舌尖上的功夫”,还有其面对年轻人买房难时,“何不食肉糜”的经典语言,是其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做派。虽说在万庆良落马上,其严重违纪违法是主因,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谁又能断言,他的此番落马,与其“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关联?
不客气地讲,在现实生活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干部,是大有人在的。按正常生活逻辑,公交车好坐不好坐,乘上几趟便知;公众食品安全不安全,小吃摊、食品店里转一转最务实;百姓看病难不难,“望闻问切”走上一遍甘苦自现;环卫工作累不累,风吹日晒中也自有答案。
实际上,在许多官员的理政“套路”与生活“模式”中,以文件回应文件,用会议传达会议;出入有专车,往来尽同僚;上层路线百走不厌,联系群众只体现在纸上嘴边……如此“纸上谈兵”,如何知百姓疾苦?这样高高在上,又怎么会把民生系心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官员“不食人间烟火”,必致其在政策的制定上闭门造车,在文件的执行上凭空虚蹈,在面对群众有困难时手足无措。故而,面对有关万庆良的此等“口舌之癖”,官员们很有必要反躬自问:在“食人间烟火”上,自己做得如何?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个人践行得又怎样?进而真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