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五矿建设传出消息称,将把奥地利哈尔施塔特镇“搬到”其位于惠州博罗县的旅游地产项目中。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名为“哈施塔特”,与奥地利小镇仅一字之差。(7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
这个“哈施塔特”,“奥地利小镇”应是最大的卖点,但其实不过是一厢情愿。“奥地利小镇”本身到底有多少吸引力,首先令人生疑。并非原汁原味,先已让这种所谓“奥地利小镇”的“风情”大打折扣。而且,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尤其是本土文化,更是一块永远独具魅力的经典招牌。只有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的“风情”,才有生命力、竞争力。否则,终究“水土不服”。
实际上,如此以洋文化作为招徕的旅游景区,早已数不胜数,但大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本土传统文化背景和特色,于是,如此模仿乃至照搬,置于我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城市氛围,其效果尤如西施效颦。
也因此,于“哈施塔特”以奥地利风情来吸引入住,必然是一步险棋。显然,并不因为山寨几座异域建筑,就也有了“奥地利小镇”的居住环境,一个宜居的“奥地利小镇”,无论如何是搬不来这个惠州的大山之中的。作为住宅区,“一方面周边商业配套建设要跟上,配套齐全,入住率才高;另一方面别墅的选址很重要”,而现在,尤其是后者,其先天的缺陷,并非是“哈施塔特”一块招牌,就可以弥补得了的。
毋庸置疑,国企姓“公”,也因此,项目能不能上,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可行性的研究,决策是否民主,手续和程序是否合法,都应该在阳光下进行。而当现在“哈施塔特”“完败”,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也应该公之于众,不能一笔糊涂账。只有如此严格的“倒逼”,才是避免重蹈急功近利盲目拍板覆辙的良方,才能避免诸如60亿山寨 “奥地利小镇”的“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