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任职“禁区” 迈出常态“治裸”第一步
“坑爹女”应由纪检机关出手“人肉”
微声音
“吸血鬼饮料”遭禁 凸显亚文化商品困境
3上一篇 2014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吸血鬼饮料”遭禁 凸显亚文化商品困境

□江德斌
 

随着讲述吸血鬼的影视剧的热播,做成医疗血袋一样的“吸血鬼饮料”在大街小巷中成了潮流产品。此类产品的血袋包装类似医用血浆,有的还在标签上标注了“A、B、AB、O、Other”等类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则提醒消费者,要避免购买这类产品,并责令相关网络交易平台关闭所有销售此类产品的网店,要求其严格把关,今后一律禁止销售类似产品。(7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吸血鬼饮料”遭禁的原因是其未经许可生产,属于“三无”产品,而且违背社会道德理念,容易误导消费者,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从报道看,“吸血鬼饮料”是一种创意商品,与其他饮料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包装另类,迎合了吸血鬼文化的流行。但很可惜,这种创意用错了地方,没有考虑到当下社会道德的接受力,亦违反了相关法律。

吸血鬼文化主要源自西方传说,本身并非社会主流文化,属于亚文化的一种,局限于少数人之间,特别是那些痴迷吸血鬼传说、追求个性化、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其实,类似亚文化还有很多种类,并形成一个个圈子群体,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很难被社会主流文化所接受,但它们依然会顽强存在着。因此,对于“吸血鬼饮料”遭禁一事,公众应站在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立场上看问题,却不必就此否定吸血鬼文化,要容忍其合理存在。

其实,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亚文化层出不穷,既是社会多元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消费时代由集中走向分散的趋势之一。相应的,亚文化商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对主流市场不会形成巨大冲击,与其一刀切式地打压和叫停,逼迫其走向地下市场,倒不如纳入规范化管理,容许其合理存在。而公众也应抛弃掉有色眼镜,莫将吸血鬼文化等亚文化视为洪水猛兽,认可其社会地位,理解亚文化爱好者的消费观念。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