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名校升学率高,主要是因为生源优秀
2014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某些名校的分校,师资力量相同,但升学率普通
教育专家:名校升学率高,主要是因为生源优秀

记者 曾梅 马冰璐
 

为何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限制择校和努力引导生源的情况下,家长对名校的狂热依然不减?

在此期间,教育主管部门遇到过哪些困境?采取了哪些方式?对家长又有哪些建议?

为此,星报记者多方采访家长、合肥老牌名校的老师、学校负责人和合肥市及区教育主管部门,试图从这里寻找答案。

调查:家长压力下,半数孩子追“名校”

记者采访获悉,由于合肥老牌名校招生名额有限,2013年就曾要求择校生比例不得超过5%,因此每年都会出现大量小学生报考少量重点中学的现象,如46中,有一年曾出现过竞争惨烈的情况。据悉,当时参加入学考试的有1330人左右,最后录取的只有100多人。

根据规定,合肥市区“小升初”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划片入学。但是,不愿去划入的那个学校,学生可以“择校”进入心目中的“名校”。

此前有合肥市某知名小学老师,对本班50多名学生进行“升学”调查发现,每年至少有一半学生要报考知名的初中。

家长:为啥挤名校?升学率高呗!

“你看今年成绩,合肥市中考前三名都是这个学校的。所以说,我当初挤破头把孩子塞进这个学校,还是正确的吧?”最近几天,王女士几乎每天都会向丈夫唠叨自己的“先见之明”。

几年前,她就开始着手为孩子上名校准备。高价买学区房,计划失败后,又转而找“门路”。名校、教育局,只要八竿子能够得着、攀得上的熟人,她都一定会跑去找找。从年初至今,前后找了至少20人,终于把孩子“塞”进了名校。

“为啥挤名校?升学率高呗!”她说,自己大姐的孩子就是在这所学校上学,这些年耳濡目染名校的强大师资力量、规范的教学、老师的严谨负责、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那让人称赞的高升学率,都成了不得不选择该校的原因。

在王女士看来,大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名校,也都是基于此。

老师:家长说情讨名额,不堪其扰

张军(化名)是合肥市区某老牌名校的老师。去年底至今,他一直受到各种升学“骚扰”。

“我们学校允许每名老师照顾一个外学区的学生,就因为这一个名额,我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张军说,来的不是老朋友就是老同学,甚至还有从前的老领导来给自己孙子“讨”名额。

几乎所有来“讨”名额的家长都会带着礼品送上门,还有的找到张军的父母来说情。最终,张军把这唯一的名额给了一个最要好的朋友。“那些送礼的,我都得一一给人送回去,这东西哪能收呢?”他说,因此他还被很多亲友责怪不通情理,让他很是委屈。

“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负担。”他感慨地说。

学校:家长看重升学,名校未必万能

“别说老师了,就算学校领导,每年暑假也都不敢开手机,因为很多是来说情的。”采访中,合肥某老牌名校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坦言,他周围许多名校校长都会在7月15日之后关闭手机,就是为了防止分班被人情因素所影响。

对于家长们追逐名校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由于名校的师资力量较强,学习氛围相比更好些,最直接的莫过于升学率高些。但实际上,名校之所以有如此成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历史和客观因素。

“比如,名校大都位于老城区,这里是合肥市教育、经济和文化中心,原本的生源较好,加上长久以来形成了良好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从而造就了较高的升学率,这才引起家长们的追逐。”他说。

但他认为,家长不必过分追逐名校,比如合肥某知名中学在滨湖区设立了分校,师资还是原来的师资,但学生整体成绩却也不见多好,可见生源是名校的“生命之源”。

教育局:理解家长心理,严格控制择校

近日,星报记者采访合肥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他表示合肥严格控制择校。

如今,家长们追逐名校的火热一直高烧不退,究其原因,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体现在现实、理论和制度上。

“对于家长们追逐名校的心理,我可以理解,毕竟老牌名校的师资、学习氛围是相比较好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他坦言,家长对名校之争,无非是对名师资源的争夺。包河区名校资源丰富,如46中、48中、师范附小等,相比压力稍小一些,但家长过分追求名校,还是让他有些招架不住。

“比如我就听说过有教育局的人为家长批条子的,每次拒绝都等于是得罪了对方,头疼得不行。每次都只好安排招办的工作人员对家长进行详细解释。”他说,毕竟名校资源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这是目前无法迅速解决的问题。

办法:名校带弱校,打造优质高位均衡教育

采访中,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为了缓解家长过分追逐名校而导致的教育不均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最常用的是名校带弱校,实行共同体,或是名校和弱校老师加强沟通交流;此外,教育部门还会加强对弱校老师的培养、师资力量的提升,在政策上适当倾斜,给弱校更多的成长空间。”他说,不仅如此,该区还实行教育一体服务中心,缓解弱校无专职教师的困境。

建议:调整心态合理选校,不可拔苗助长

对于狂热的“名校情结”家长,这位负责人建议,应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来为孩子选取升学的学校。

当他得知有幼升小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做两套试卷,以应对名校升学时,他连称“不可取”。

“其实小学之间并不必过分追逐名校,而初中的话,也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能过分拔苗助长,要求其必须进名校,如果周围孩子都是成绩特别好,而自家孩子跟不上班,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他建议,家长们应该端正心态,为孩子合理选择学校,不可拔苗助长。

政策:择校生严格控制在4%以下

按照规定,合肥市区小学、初中的报名工作,家长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带着相关证件到指定报名点办理入学报名手续,即可入学。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记者调查发现,在名校因素的带动下,为了让孩子进好学校,家长们不惜挤破头皮,拼关系、走门路,使出浑身解数。

一方面,各种名目的补习班、幼升小“衔接班”成了香饽饽;另一方面,名校、教育部门也因家长说情而不堪其扰。

记者从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了解到,与以往相比,2014年的一大变化是,特长生招生比例明显下降,从去年的15%降至10%。市区及县(市)城区择校生比例,继续严格控制在学校招生总数的4%以下。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