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让寄托着人们情感的中华美食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或许你的味蕾还逗留在享受美味的时刻,但是,对于那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又了解多少?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最新公布的“2014中国公众营养素养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仅5成人买食品关注营养标签,消费者的营养素养有待提高。
网络调查:5成人偶尔“看标签”买食品
我国首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通则》规定,在食品预包装上,必须在标签上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1”是指能量。标准还对其他营养成分标示、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通则》实施后,所有食品都必须在食品的最小包装上标识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不规范的食品将不得销售。然而,2014年中国公众营养素养网络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网民不知道营养标签,也不具备相关知识。调查显示,购买食品者从不关注、偶尔关注及每次都关注营养标签的比例分别为20.9%、52.9%及26.2%。
市场走访:“看标签”仍未成为消费习惯
一块巧克力含有多少热量?“蛋白质”含量和牛奶质量有何关系?你知道山梨酸钾、反式脂肪酸吗?昨天中午,记者走访省城三孝口附近的多家超市发现,消费者对“看标签”买食品知之甚微。
在女人街旁的一家苏果超市,记者看到货架上所有牛奶、矿泉水、天然饮用水,部分果汁饮料、知名品牌饼干、方便面以及部分品牌的面条等都在外包装上印了“食品营养标签”。在一款水果味饮料上,除“4+1”外,还有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和比例。在奶茶、黑芝麻糊等冲泡类食品区,许多包装袋上除了“4+1”成分,还标注了钙、镁等微量元素含量。
记者接连走访了几家超市发现,食品营养标签的规范程度都还不错。那么,市民对于食品“身份证”都了解吗?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消费者,尽管有18人知道食品营养标签的存在,但表示会关注的仅有5人,且大部分为女性。
消费者:真心看不懂食品“身份证”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在挑选食品时,最关注的是品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很少会关注营养成分表。这其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是:“食品营养标签信息五花八门,真心看不懂。”
一位正在选购营养品的大姐告诉记者,自己只有在购买“高钙”或“低脂”类食品时,才偶尔关注一下食品营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