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生动明媚的笑脸,一阵阵欢快爽朗的笑声,一群群青春激扬的学子……记者在合肥科学岛实验中学采访时,与其他高中闷头做题、读书不同的是,该校处处洋溢着学生的欢声与笑语。经过采访后记者发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校并没有搞“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坚持寓教于乐,有张有弛。
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合肥科学岛实验中学结合校情,挖掘资源,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特色活动。通过开设乒乓球、篮球、跆拳道、美术、器乐演奏等特色活动课,以及举办科技节、艺术节、科普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和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活动,由老师指导、博士生引领,使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个人特长方面有所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让学生组织、参加活动并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针对不少家长担心的让学生参加活动是否会影响学习的疑问,校长陶坚波说,不少中考分数不理想的学生进校后,一段时间内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厌学的想法,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每名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重拾自信,培养良好的心境,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校园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另外,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面对一个人的生活,也要通过校园活动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体能和压力得到释放,爱好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才艺得到展示,潜力得到发掘。
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教育有机结合
为了规范管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认真研究寄宿制学校“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教育”的特点,选派认真负责的生活老师,实行24小时全程跟踪教学管理制度。同时针对寄宿制学生的特点,开展“一帮一”、“值日班长”、“值周校长”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
除了教会学生做人,还要让每名学生成才。在日常管理中,该校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发掘艺体特长,征求家长意见,制订艺体高考目标和专业训练计划,力争三年后将一批本没有可能踏进本科院校门槛的学生送进大学校门。
“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都能发挥特长
科学岛实验中学实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策略,以高中部为例,具体从三方面抓落实:第一是因材施教,在“学”上做文章。高一阶段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学法、培育学风、均衡发展、找准特色。高二阶段抓提高,让学生做到心有目标、学有计划、练有重点、考有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精神。高三阶段抓突破,即整体提升上抓突破,知识重难点上抓突破,综合能力上抓突破,特色发展上抓突破。
多年来,该校利用体制的灵活性,改变教育教学管理思路和方法,大胆借鉴、适度引入市场运营机制,以形成符合学校管理特点的用人机制。该校制定了教学监督机制和诱人的奖励机制,实行“三查一听”(三查:查备课笔记、查作业批改、查课后辅导,一听:随堂听课)教学检查制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补差补缺。
在狠抓教育管理的同时,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该校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硕士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又大力组织、鼓励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撰写论文、论著,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素质。同时,学校还积极实施以老带新的“青蓝工程”,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师能,使之尽快成为教学骨干,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针对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该校开展了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教学,实行代理家长制度和家教式辅导,即相关教师对学生实行包干结对子,每人管理6至10名学生,承担代理家长职责。代理家长对自己包干的学生进行全方位跟踪管理,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中,科学岛实验中学要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前提,要求教师发现学生闪光点,发掘学生的各种潜力,充分实现教育民主和师生平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科学岛实验中学在抓住“教育教学”这个中轴线的同时,践行素质教育之根本,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特性,让其特长得以发挥,为其日后的专业化成长播下种子,打好基础。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真正做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1996年应届毕业生梁伟娜以609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合肥市当年文科状元;2008年起,该校已经连续六年获得“合肥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奖”。2011年该校高考本科达线102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本科达线率44.6%,尤其可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当年中考成绩只是在普高线上下,通过三年的学习,考上了一本院校;2012年本科达线109人,达线率43.8%;2013年本科达线112人,达线率45.5%。刚刚结束的2014年高考又创辉煌,本科达线132人,达线率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