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热衷数码产品的“低头族”大量涌现,由此带来移动电源(即“充电宝”)市场分外走俏。消费者购买“充电宝”的时候,最关心的莫过于它的电容量。然而,您是否发现,刚入手的“充电宝”经常充不满电?
记者昨日获悉,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最新公布的首次抽检国内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测试性能结果显示,大部分“充电宝”所标示的电容量并不靠谱,其平均放电量仅为标示的40%到60%。我们不禁心生疑惑——“说好的电量去哪了?”
数码广场:“充电宝”扎堆暑期销售旺季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省城百脑汇电子时代广场。在该商场二楼,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家售卖“充电宝”的商户。
“暑期是旅游旺季,也是‘充电宝’的销售旺季,一天销量是平时的两三倍。”在百脑汇,一家销售数码配件的店主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拿出四五款不同品牌的“充电宝”,供记者选择。
“论价格,我们有几十元的家用小容量型,也有两三百元的大容量电源,适合长期户外使用。”该店主还告诉记者,如果不介意品牌,价格可以商量。
记者了解到,标示额定电容量相同的“充电宝”,不同品牌商品之间的差价其实非常大。以一款标示电容量为1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为例,价格最低的只需99元,最高的售价达260元。
消费疑问:产品规格无标准 虚标电量成潜规则
在省城黄山路上的赛格数码广场,一家柜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选择“充电宝”关键看品牌,虽然价格贵点,但确实更安全、更靠谱。
现场多名销售人员表示,市售“充电宝”容量一般从3000毫安时至上万毫安时不等,其中电容量在10000毫安时左右的“充电宝”最好卖。记者发现,市售“充电宝”的产品规格很不统一,标示电量的区间范围没有明确界限。记者看到,对于大容量的户外“充电宝”,大多数商品标示为10000毫安时,而一款移动电源颇为“另类”,竟标示为10200毫安时。除了产品规格杂乱无章,缺乏统一标准外,市售“充电宝”虚标电量,实际电容低于标示电容,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检测数据:“充电宝”电量缩水最高达6成
记者昨日了解到,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最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国内首次抽检的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测试性能结果。检测的结论无疑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所有抽检的移动电源都按电芯容量来标示移动电源的容量,但其实际可供数码产品充电的电量(有效放电量)很多却远远未能达到其所标示的电容量。”
令人震惊的是,此次检测的数据显示,20个品牌移动电源的有效放电量平均仅60%,最低的仅有40%。这也意味着,此次检测的“充电宝”产品中,实际电量缩水非常严重,最高竟达6成。
对于行业产品存在“虚标电量”的现象,百脑汇广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期待移动电源市场能够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