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的“两只口袋”
徽印象
怀宁小市:“长诗圣地”
孙人浩:浑厚中见神韵
学养深厚的王家琰
3上一篇 2014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学养深厚的王家琰

□周玉冰
 

认识王家琰先生快十年了。大约在2004年,我经人引荐请他为我一本校园小说题写书名。也是在那一次,走进他的书房看他书写。他的握笔很特别,笔以中节之端得力,以上节斜钩,笔随指转。在屏神静气之间,随着笔管的灵活运用,一个个汉字展露在眼前,厚重中蕴涵无限活力。

王家琰的艺术成就是让人羡慕的。他出生在历史文化名城寿县,4岁时就在父亲王新三指导下临习颜、柳,后攻“二王”,临池不辍,孜孜以求。早在1976年,他的行书作品“鲁迅先生《赠日本歌人》诗”,被文化部和对外文委选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书道展”,次年又有作品入选《中国现代书法选》的第一集,书名大震。他也因此受到张恺帆、赖少其的赏识,调入省博物馆工作,与著名书画家葛介屏先生共事切磋,视野、胸襟为之大大开阔,也得以遍临名家碑帖,广博汲取艺术滋养。

王家琰在盛名之后进行变法,强调悬空有势,意在笔先,行笔有顿挫,一波三折。个人感觉,他这种书法之变与葛介屏先生用墨主张是一致的,表现效果上,要求纸墨相发,追求力度与节奏,写得一波三折,静心观之,能感受到他书写时情感的流动,整体风貌上则是气韵贯通,疏朗有致。

王家琰同时是一位造诣深厚的国画家,他画画受萧龙士指点,以书法入画,走的是大写意的路子,汲取了齐白石、吴昌硕、李苦禅、青藤八大等人的笔墨精髓,笔力雄豪,纷披老辣,融篆意与隶味于国画,具有盎然趣味和深邃意境,更具有人文情怀和勃勃生机。

链接:王家琰,1945年生,安徽寿县人。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名誉顾问,安徽省政协常委。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