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最美省会
5300年前凌家滩人就会种水稻、用权力
3上一篇 2014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凌家滩遗址发掘出大型壕沟
5300年前凌家滩人就会种水稻、用权力

 

1987年至2007年,含山凌家滩遗址共进行了五次发掘,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祭坛、贵族墓葬以及大批玉器。而凌家滩先民生活、生产方式一直是公众不解的谜团。早在5300多年前,凌家滩先民除了会生产玉石器外,还会盖房子、挖壕沟、种水稻以及狩猎……6月14日,在含山凌家滩遗址公众考古开放日现场,我省有关专家、学者就近期发掘出的大型壕沟,揭开了凌家滩先民“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的谜底。

记者 张发平 文/图

舌尖:吃稻米饭,狩猎采集作补充

“通过发掘,我们了解到凌家滩人吃什么,怎么做饭。”昨日,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朔知教授向记者介绍,考古人员发现这里的红烧土块内有水稻碳化后的稻壳痕,土壤中浮选出水稻的种子,说明当时是稻作农业。同时发现较多的鸟禽类、猪、鹿等动物骨骼,以及一些“锅碗瓢盆”。

根据分析,由于凌家滩边上就是裕溪河,这一代水生的鱼类、虾类、贝壳等很多,虽然还没有挖掘出这些东西,但可以肯定捕鱼捞虾是凌家滩先民生活补充,在山冈上和太湖山上采集植物根枝叶也是他们生活补充。

居住:木骨泥墙,搭建居住房子

在这次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凌家滩人居住遗址,面积约40万平米,此次只发掘了300平米。此外,还发现一处超过200平米以上的大型建筑。

据介绍,凌家滩先民主要用经火烧过的红烧土块作为房屋基槽与墙体的填充材料,在基槽内用木棍作墙体支撑柱,然后在填充红烧土块的基础上,墙体两侧表面敷上较厚的黏土,类似现代的钢筋和混凝土,一部分还可能用芦苇杆加固。

生产 :擅制玉石,还会农业种植

在发掘展示现场,记者看到大量的陶片、石锛、石凿等工具。“他们会制作陶器、石器,尤其是制作玉器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据介绍,凌家滩先人不仅能制造、拥有大量的玉石器,还会水稻农业种植。

考古专家通过植物硅酸体化石等分析,凌家滩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草地以及浅水沼泽湿地的森林湖沼环境,遗址附近水域宽阔,芦苇丛生。

安全:大型壕沟,保卫家园

从今年4月至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点对凌家滩西、东壕沟进行发掘。凌家滩发现的壕沟目前还没有出现内侧垫土,但规模较大,分内外两道。内壕沟近似环形,围起的面积超过40万平米,沟宽近30米,深度2米到7米。它既是防卫设施,也是垃圾倾倒场所,在西面壕沟内侧堆积了大量的陶片和生活遗物。

省政协副主席、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告诉记者,该环壕位于祭祀遗址墓葬区和居住遗址之间。由于祭祀遗址墓葬区位于隆岗较高地方,又有垫土垫抬高,一般不会被洪水淹没。这个环壕在当时既能起到墓葬祭祀区和居住区之间的分割作用,又能起到把山冈上流水分解掉,保证了居住区不受洪水侵害,还能防止野兽和敌对部落侵袭。

发现:公共权力显现阶级社会文明

“种种发掘迹象表明,凌家滩时期开始出现权力。” 李修松分析,这次发掘的大型壕沟最宽的地方30米,深2米至6米,取中间数计算,在当时应该有16万立方土的劳动量。这说明当时凌家滩部落已经能够动用公共权力来做这样一个大型工程,也说明凌家滩文明正在由原始文明向后来的阶级社会的文明迈进,权力正在形成之中。

另外,当时稻米作业还是低水平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到。这次发掘的200平 米以上的大型建筑不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应该是一种公共权力建筑。

李修松说,凌家滩遗址发展经历几百年历程,处于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社会变迁的关键节点,在贫富分化、玉石器制造等方面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对凌家滩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不仅在安徽,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其意义相当重大。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