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上的“父爱”,高墙内囚子晒家书
科技创新成大湖名城“新翅膀”
3上一篇 2014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创新成大湖名城“新翅膀”

记者 宁大龙
先研院主楼未来中心外景
 

城市要发展,靠的是产业,产业要升级,需要高新科技的革新和驱动作为“强心剂”。

今年一季度,合肥多项经济指标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其中合肥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一季度,合肥高新技术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071.6亿元和270.8亿元,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8.4亿元,增长23%,占全省66%。科技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合肥经济增长的“新翅膀”。

创新:政府高校“协同创新”成未来趋势

日前,记者探访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整个研究院主楼共14层,总面积13.8万平方米,已于日前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这里汇聚着合肥未来网络先导试验网管控中心、量子通信南北干线运管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技术创新服务外包平台等一批国家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及大批联合实验室、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联合体。

“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需要原始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决定四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先研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这种“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则,将在合肥范围内进行普及。

发展:政府为新型产业“保驾护航”

世界各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表明,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企业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储备、资金投入、人才体系等等。政府如何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合肥,这主要体现在:形成期实行培育政策、成长期实行保护政策、成熟期实行扶持政策,以科技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加速转型发展。

以目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为例,目前,合肥市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30多家,建成年产1万辆电动轿车生产线、1000辆电动客车生产线、1万辆电动商用车生产线和1.25亿安时车用锂电池生产线。诞生了全国首条纯电动车公交线路,推广纯电动汽车8813辆,居全国首位。

未来:科技融入经济成为新着力点

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近年来先后获批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连续8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进入国家股权激励政策试验示范区序列。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各项创新指标快速增长,2011~2013年高新技术增加值由733.6亿元增长到1003.8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2011~201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保持在第8位。据2012、2013连续两年英国《自然》杂志,合肥的基础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记者手记 “最后一公里”的探索与博弈

科技成果转换为经济增长,大体要经历“研发-中试-产业化”的三个阶段。其中,前后两个环节分别有高校院所和产业界的驱动,唯有不可或缺的中试环节,成为许多科技成果难以逾越的“死亡峡谷”,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科研成果最终转化的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合肥搭建了各类创新要素流动的桥梁,统筹分散的科技资源,在聚焦上、合作上、体制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尝试,打造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通过对新兴技术的扶持和对新兴技术企业的帮助,大大缩短了新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所需要的时间和过程,形成了技术转化服务、科技转化为经济的“最快捷径”。

以科技带动经济,以创新刺激产业,合肥,这个全力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和具有品牌效应的知名城市,正在为全省探索一条示范性的崛起之路。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