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下载志愿信息预填表试填吧!
专家支招:高考后狂欢不宜过度
3上一篇 2014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放纵、低落、焦虑……
专家支招:高考后狂欢不宜过度

张薇 记者 李皖婷
 

高考结束,暂时摆脱了课业负担,考生们可以放松一下了。不过专家提醒,高考前考生们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荷,考后又突然彻底放松,容易形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加上接下来还要面临估分、填报志愿等事项,考生还要承担更多的心理压力,所以绷得太紧的神经突然“放纵”有害无益。

进入“后高考时期”,学生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该如何调节?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星报特邀安医大一附院医学心理科主任黄晓琴,指点考生走出高考后的心理误区。

放纵型心理 高考后“今朝有酒今朝醉”

大部分考生在高考结束后,觉得终于“熬出头”了,一定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于是开始通宵打游戏、泡网吧、K歌、聚餐、喝酒。

专家支招:放松,但不宜放纵

高考前的压力需要一个“分步适应”的恢复过程,机体及大脑的生理功能在恢复的过程中不能再受到新的伤害。适当放松是提倡的,也有助于压力的缓解,但千万不可以过度放纵、无节制的“狂欢”,这样一方面是对于身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冲击和损害,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抵抗力下降等,加之天气炎热,很可能受到疾病侵犯;另一方面,学生容易沾染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带来危险。

低落型心理 没考好,自闭自责无交际

有的考生尤其是平日成绩还不错的考生,考完后觉得发挥不理想,觉得自己会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不敢面对老师、父母,总是闷闷不乐,吃不好睡不好,成天待在家里封闭自己。这样的孩子,考前的压力尚未平复,考后又增添了新的压力。如果不及时疏导,严重者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甚至极端的行为。

专家支招:不宜过度追问或安慰考生

这类考生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更不要有埋怨和指责,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心理变化,多进行沟通疏导。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给予安慰与鼓励,必要时要向专业的心理机构求助。对于考生自己来说,也应该与“人”交流、与“大自然”交流,不要自我封闭。

焦虑型心理 发榜前,失眠烦躁受煎熬

处在“等待期”的部分考生会感到焦虑,心神不宁,忧心忡忡。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对于成绩不太自信的考生身上,更多发生在成绩比较优秀的考生身上。担心填报志愿的情况,在专业和学校之间难以抉择,又会担心能否被心仪的学校录取。时常茫然不知所措,做什么事都不踏实。与别人交流既想听取建议,又怕提到相关话题,处于非常矛盾的心理状态。

专家支招:要学会转移注意力

此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来缓解焦虑的情绪。考后与同学或家人相约旅游、阅读感兴趣的课外书籍、学做家务、学习驾驶技术、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放松方式,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了充分准备。家长也不要把自身的焦虑感带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聆听,赋予孩子自主选择学校、专业的权利,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绝对干涉。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