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墨海 如蜂采蜜
2014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情倾墨海 如蜂采蜜
——江洪先生书艺人生
■ 张守福
 

“跋涉墨海五十载寒暑不辍,真草隶篆皆应手熟能生巧。”这是徐州书法家梁奇中先生参观江洪书展后的评语。

“书中有佛道,行间露儒风。”国画家戴登科先生也对江洪的书艺褒奖有加。

5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副刊发表了江洪先生敬录习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书法作品……

江洪,当代实力派书法家,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诗书画研究院书画师,黄山书画院校友会副会长……

管窥江洪先生的书艺轨迹,那只能从他的家乡怀宁县独秀山说起。怀宁是历史文化名城,独秀山是历史文化名山,从这座不高的山坡里,曾走出了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金石学家邓石如、书法大家潘伯鹰、著名诗人海子等名家大师。灵山秀水育英才,受家乡浓郁的文化底蕴的熏陶,小时候的江洪就读诗颂词,写字临帖,饱览诗词书画,凝结了浓郁的文化底蕴,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江洪走出山沟来到了省城合肥,他练习书法更加如鱼得水。从各大书店买来一大堆名家碑帖,从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入手,遍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王羲之的《兰亭序》、米芾的《蜀素帖》、怀素的《论书帖》、孙过庭的《书谱》等多家碑帖;广开师路,兼收并蓄。为追求字骨的神韵,江洪经常到了疯狂着迷的状态:用过的草稿纸、废报纸,都成了他练字的工具,业余时间总是抢着为大伙誊抄文书,有次他跟我调侃说,在单位当了几十年的誊抄手啊!也正因此,江洪练就了富有灵性的笔感和挥洒自如的悬腕;他还在宿舍自制了一个沙盘,一有闲暇便在沙盘上笔走龙蛇,揣摩碑帖的意境和魂魄。外出看到哪里有好的碑帖,他总是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在空中临摹,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

江洪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始终不忘博采众长。1982年初,致学于中国书法函授大学专业深造,参加了黄山书画院首届书画的学习研究,得到著名书画家张建中、黎光祖、周彬等书画界前辈的器重和精心指教,书法功力日益精进。尔后,拜书画大家葛介屏、郑伊农、王家琰、荆涛先生为师,虔诚地向书画大家们学习书源、书理、书道,探寻书法文明的真谛。荆涛先生见江洪醉心于书法艺术,潜心修为,有股参禅悟道的韧劲,破格收他为入室弟子,对其手手相传。江洪以“老僧打禅”的定力,“达摩面壁”的毅力,揣摩荆涛先生几十年的心血之作——“汉简”。继而认真细品钻研、反复临摹练习。一段时间后,当荆涛老师见到江洪的习作时,眼前一亮,连连评价说:“如开源之活水,不拘泥刻板,汉隶如此,实属不易!”

文以载道,书以寄情。为提高笔墨意蕴,江洪常常读经典名著、警句格言,增加文化厚度,加强道德修养,唐诗宋词熟读于心,下笔从容从不错漏,书品人品日臻完善。他像一只辛劳的蜜蜂,在书法的百花园里不断采吸墨香,艺术的感悟力日益敏锐。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学习磨砺,江洪的书法大有长进,真草隶篆挥洒自如,笔墨运用行云流水,起承转合浑然一体,干湿浓淡游刃有余,业内同道好评如潮。1996年以来,江洪的书法作品开始在《光明日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恋爱婚姻家庭》、《后勤》、《书法大观》等报刊杂志发表,北京《21·名家》杂志重点推介,并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书画展览,且有多个奖项入怀。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工人文化宫以及合肥瑶岗纪念馆、成都杜甫草堂、四川雅安市博物馆收藏。

不慕虚名,不背虚荣,如今的江洪,仍然像过去那样,浸染墨海,练笔不辍,一如他家乡独秀山下的那条小溪,涓涓流淌……

(通联: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