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改革发展经验集中采访活动昨结束
搭建政府与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3上一篇 2014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星报“书记市长话改革”开篇之作获高度评价
搭建政府与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记者 王涛
 

6月3日起,本报重磅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书记市长话改革”,开篇之作“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合肥版’”在省城引起巨大反响和广泛好评,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洪对报道给予高度评价,盛赞报道“搭建政府与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洪:

改革推动发展造福于民

“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合肥版’”,这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中心和重中之重。正是由于始终不渝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才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化解来自各方面的一个个挑战,取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项成就。

改革推动发展,发展造福于民,只有广大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政府的工作才算合格。所以说,“书记市长话改革”这个策划报道推的很好,通过对各方面改革举措、成果的介绍和展望,搭建政府与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群众理解政府做了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让广大群众更加支持政府的工作。

我看到文章专门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了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美丽合肥”,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扎实推进“百河千渠万塘”行动,积极实施“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为安徽“生态强省”的重要支点和全国最美省会城市之一。

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

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

市场星报关于吴存荣书记的这个专访,思路清晰、内容翔实,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案例;既符合专家学者阅读,又符合普通百姓浏览,是改文风的一篇好报道。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的城市品牌,其蕴涵的重要特征是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生态体系,以改革为动力,完善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过去我们谈合肥创新高地,可能停留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层面,而当前合肥不仅有研发实力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地位,还有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务院批复享受国家股权激励政策“3+1”试验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品牌,更有在现代显示、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领先的显著成绩。这一切,皆源于我们坚持了改革,坚持了科技体制改革!

庐阳区海棠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许广宁:

“民生”是最大的工作重点

我详细看了市场星报关于吴存荣书记谈改革的报道,感觉这个报道做得非常好,有深度有高度,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借鉴。

改革开放是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最重大的主题之一,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也关乎每一个群众的切身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分享着改革的成果,同时也在为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基层工作者,我对于“幸福之城”这一部分感受很深。虽然现在经济条件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和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困难群体,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心。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细,让普通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这是我们最大的工作重点。以海棠街道为例,今年以来,我们共办理城乡医疗救助63人、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6人、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24人,使得辖区特困人群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经开区中环城云邸小区居民董女士:

愿城市的生态越来越好

我是市场星报多年的老订户了,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这张报纸,内容很民生、贴近我们老百姓的生活,闲暇的时候经常翻看。其实我比较喜欢看一些新闻故事类的内容,但这个稿件我很仔细地看了,因为感觉写的很实在,是我们身边真实的事情。

我看到关于蜀山森林公园西扩景区的那一段,觉得很惊讶。因为可能很多市民都是跟我一样,我们去公园玩,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公园建立的历程。不建这个公园可以获利上百亿,建了公园反倒要投资很多亿,政府为啥要这么做呢?其实答案谁都懂,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有更多的绿色,让市民们的生活更美好。虽然说,这也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但我还是觉得能在这样的城市生活,挺幸福的,我希望合肥的生态越来越好。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