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股市政策长期倾斜于融资一方,而伤害了投资者。包括现在迟迟不解决“新股上市首日在发行价附近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这依然是“融资倾斜症”在作怪,管理者担心治理“核心问题”势必导致新股发行难度加大,从而影响政绩。毫无疑问,不从制度上、机制上彻底解决这些大问题,任何的改革都只是修修补补,而最终变成“屡改屡败”。
也正因如此,现在许多人认为本轮改革应当反过来——以投资者为核心构建资本市场新机制、新格局。理由是,投资者才是资本的源泉,没有资本供给者则不会有资本市场,也就不存在融资者。
两种认知谁是谁非?其实这都有失偏颇。原因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和融资者相辅相承,谁都离不开谁。投资者向上市公司提供了资本,而上市公司同样向股东提供回报;投资者给上市公司提供了成长的机会,而上市公司也向股东提供了收益的机会。所以,想要构建一个良性的股票市场,其核心理念“既非融资者核心论,也不该是投资者核心论”。而是“公平、效率”原则。
不是“公平、公正、公开”吗?这是中国股市初期中国市场管理者独创的一种很不准确的提法。对股票市场而言,监管的核心理念应当是“充分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而对于市场建设而言,“公平、效率”才是它的核心理念。而所谓“公开”仅仅是实现公平和效率、实现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核心手段。此外,实现公平、效率和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法制”。
所以,中国股市要改革,首先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和核心理念。不管是监管制度建设,还是市场自身的机制建设,其中心思想、最终目标都只有一个:实现市场的公平和效率。所谓“公平”,其基本内含至少应当包括“投资者和融资者地位的公平、大投资者和小投资者地位的公平”;而所谓“效率”则指的是“资本准确定价的效率”,让资本市场在不间断的交易过程中,强化资本定价的有效性。
从手段与目标的角度进一步深入探究,我们应当发现,其实“资本准确定价的效率”才是最终目标,而其它都是确保这一目标的手段。
因此笔者认为,解决中国股票市场的问题,重点应当指向“资本定价的有效性”,一切改革都应当围绕着这个核心理念展开。也只有围绕着这个核心理念展开改革,才可能避开利益集团的干扰,才能真正建立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公平地位,才能甘愿铲除那些严重影响市场定价的体制、机制,才能提高人们对打击各类干扰市场价格违法违规问题的认识。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明白:价格是市场的核心,是决定资本流向、决定资本配置的“唯一动力之源”。
最近,中国证监会正在不断完善“退市机制”,这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资本定价的有效性。长期以来,中国股市逆向选择、定价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害群之马”长期得不到清除。加之ST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重组信息,这使得中国股市优质股无人问津,而垃圾股活跃异常。所以,清除害群之马,铲除市场“逆向选择”的土壤,无论如何都是中国股市的重要突破。总之,笔者支持证监会一切维护资本定价有效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