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花开香万里 结对共建促均衡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 橡树湾校区民生工程纪实
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历史:“死去活来”方能“得意忘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 橡树湾校区民生工程纪实

柏燕
 

家住在合肥市畅园新村的翟霄瞳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2013年考上了大学,小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翟先生是从巢湖市到合肥来的务工人员,说起当年大儿子上小学的情形,他还记忆犹新,那时候合肥的城市建设刚拉开帷幕,政府对外来人口的安置和子女的教育也没有这么重视,为了能让儿子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翟先生多方打听,想在租房处附近给孩子找一个学校,可没有这样的配套政策,学校也不愿接受,折腾了小半年才最终在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了一所学校。

2013年7月,按照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的学区划分,畅园新村的孩子划分在新办的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橡树湾校区就读。父子俩早早就已经到新校参观了一圈。办理入学手续非常顺利,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全部结束了。

翟先生为儿子准备好了上学的书本文具,与此同时也准备了一些上学“需要”交纳的书本费、学费。奇怪的是,上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从没有听孩子回来说过需要交纳什么费用。

在学校的宣传橱窗中,翟先生看到了学校有关民生工作的各项宣传,其中包括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群众体育设施工程等29项内容。学校为确保每一项惠民工程宣传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晨会课、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到每一位家长。学校还采用了图书循环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把相关科目的教科书回收、消毒、继续使用,这样做不仅节约了纸张,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

翟先生接过老师手中传递过来的庐阳区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制的《关于民生工程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带回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文件,也把这样的好消息传播到周围的亲朋好友中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