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茂
在北京听说,到故宫是沾沾王气,到长城是沾沾霸气,到恭王府是沾沾福气。故宫、长城我早些年不止一次去过,恭王府则于2008年才全面向社会开放,尚未能沾沾福气。甲午年的谷雨这天,正好在北京又适逢周日,我来到坐落在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
园林是人的憩园,是安顿人之身心、体现人之审美的场所。恭王府的花园,作为府邸的后院,概括了山、石、水、植物,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廊、桥等建筑综合体,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北方古典园林的风雅,有着自然、建筑、人文三美的统一,被红学家认为《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形。
“后罩楼”属于恭王府“三绝”中的第一绝,规模居清代王府之最,东西长156米,有109间房,如一道屏障拱卫着府邸;北墙上有形状各异的砖雕什锦窗计八十八扇,传说和珅在此藏宝,并以什锦窗区分内藏宝物。
花园的正门称为“西洋门”,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汉白玉石拱门,其造型舒展流畅,具有典型的欧洲园林艺术风格,门楣南面题“静含太古”,北面题“秀挹恒春”,静与秀是园主人希冀的境界,也体现为中西合璧的产物,被列为恭王府第二绝。
步入园内,一眼可见“独乐峰”,这块高约5米的太湖石,不但有影壁、屏风作用,点缀了园内景色,还隐喻恭亲王独善其身的抒怀。“沁秋亭”是主人与文人雅士饮酒作诗的地方,又名流杯亭、长寿亭。“怡神所”由康熙帝所题匾额,是我国仅存于世的室内清代王府大戏楼,其建筑面积685平米,可容纳200余人,曾是主人摆宴看戏之场所,堪称恭王府第三绝,因有古戏台独有的沧桑风貌,加之曾经演出的戏曲及台前台后的故事,让人难以忘怀。
历史和文化如影随形,若要体验王府文化,特别是福文化,恭王府理所当然是首选。“福字碑”作为一种文化,承载者文明,集萃着精华,是恭王府的镇府之宝。该“福”字为康熙帝在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寿时御笔钦献,后被和珅私刻成碑,镶嵌于花园内滴翠岩洞中。康熙帝御笔存世稀有,“福”字也仅此一处,且字型独特、寓意丰富,故被人尊奉为“天下第一福”。
游客到此都要排队进洞抚摸“福”字,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记得有人说过,只要有希望,快乐就一定在身旁。与“福”关联的建筑还有“多福轩”,以及谐音“蝠池”、“蝠厅”等;每年春节期间,恭王府管理中心还将举办“福文化周”活动,打造福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和众多旅游商品。在“福字碑”前,我虽然没有触摸(实际上有玻璃罩挡护),但使我产生遐想,清朝盛世时期北京有王府四十余座,而作为凤毛麟角完整地幸存至今的恭王府,是否得到“天下第一福”的福佑呢?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北京访古离不开胡同,而胡同文化又离不开四合院。作为“北京最大的四合院”,作为历史长河中积淀出来的精华,恭王府有着跌宕传奇的典故、恢宏气势的建筑、古朴风雅的园林、底蕴深厚的文化等,见证着清朝由盛而衰的变迁,真可谓:“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