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刘瓜子关门停产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有着30年的品牌难道真的要走向衰亡吗?
小刘瓜子不仅是合肥的本土企业,也是安徽省农产品龙头企业。那么,小刘瓜子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其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针对这些问题,昨日下午,市场星报记者采访了小刘瓜子创始人刘天成。
已自掏腰包补发员工工资
“其实就是一个小事情,欠了工人20多万工资,这也是企业的一个很正常现象,真的没想到会搞得这么沸沸扬扬。”昨日下午,一见到记者,刘天成就说,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关键是这件事的处理方法存在问题。
刘天成表示,企业在关门停产之前他一点都不知情,还是当日下午看到网上信息和有记者采访才知道的,当时他也很吃惊。
“厂里很多工人都是老员工,有的都干了20年,和企业和这个品牌感情都比较深,他们也不愿看到企业关门停产。”
刘天成告诉记者,昨日一早他就赶到厂里,召集所有员工开了一个会,并个人掏钱补发了员工的工资。
鼎盛时期年产值1个亿
小刘瓜子在合肥可以说是家户喻晓。
“当初就一口大锅,1979年开始摆摊,拉着板车四处吆喝,一天忙到晚。”刘天成对当年操着大锅铲挥汗如雨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刘天成说,小刘瓜子起步时期很是艰难,为了能在合肥打出小刘这个品牌,他曾拜“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为师,到芜湖学习了一段时间。
从芜湖回来后,刘天成开始着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了炒锅,还请来几个帮手,刘天成真正成为了老板。
刘天成回忆说,1985年小刘瓜子开始走向鼎盛时期,当时是供不应求,在四牌楼一天能卖出8000斤瓜子,那时候,小刘瓜子是合肥市民的年货必备品。
中国的炒货看安徽,安徽的炒货看合肥。2005年是小刘瓜子的鼎盛时期,当年的年产值达到1个亿。
“小刘瓜子没有资不抵债”
2010年,小刘瓜子重组后,拥有20%股权的刘天成开始渐渐退居幕后。小刘瓜子的关门停产,也是刘天成最不愿看到和最没有预想到的。
刘天成说,小刘瓜子重组后,有了新的职业经理人,所以他也就很少过问企业的事了。他认为,小刘瓜子这次的关门停产,最主要原因是经营不善和资金链的断裂。
“小刘瓜子并不是资不抵债,目前,资产有6000多万,而外债只有3000万,因此小刘瓜子应该还是一个良性的企业。”
没有很好的管理团队+投资失败是衰落主因
刘天成说,小刘瓜子确实错失了很多良机,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
刘天成说,他对炒货产业很执着,当时一心只想把炒货做好,在企业旺盛时期没能看清形势,没有及时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企业虽然发展壮大了,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没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来管理。另外,在经营决策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失误,使后来者居上。”刘天成总结说。
投资上的失误也是小刘瓜子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主要原因。刘天成说,前些年,投资一些项目,但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池州与广德的两次投资,损失很大,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搬家三年穷,刘天成说,小刘瓜子从创办至今共搬过五次家,有几次搬家是迫于无奈,每次搬家都给小刘瓜子带来了一定影响。
只要能救“小刘瓜子”,愿将品牌无偿转让
小刘瓜子不仅是合肥的品牌,也是安徽的品牌,市民的认可度很高,如果消失了确实很可惜。刘天成说,小刘这个品牌是他30年来,一天一天、一点一滴呕心沥血打造出来的,“只要我在,‘小刘’这个品牌就不会消失。”
“希望有经济实力,和有团队运作能力的人和企业来救救小刘瓜子,希望‘小刘瓜子’这个品牌能够延续下去,继续发挥小刘的社会效应。”刘天成表示,只要能救小刘瓜子,他并不在乎小刘这个品牌被谁拥有,他愿无偿地把品牌转让。
他说,他已得到了其他两个股东关于无偿转让“小刘”这个品牌的授权。
“希望政府帮助协调小刘瓜子重组”
小刘瓜子资金断链,困难重重,不得不关门停产。那么,小刘瓜子的未来将是怎样的呢?谁能来救小刘瓜子呢?
刘天成表示,融资难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普遍难题,资金一旦断链,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也就会面临倒闭破产,和小刘同时代的本土品牌目前很多都不存在了。“小刘这个品牌如果倒下了,损失的不仅是我个人和企业,对合肥也是一个损失。”
刘天成说,能够救活小刘瓜子的最佳方式就是资产的重组,但需要政府出面来协调。“目前,也有一些有实力、有信用的大企业集团有意重组小刘瓜子,我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关注和重视小刘瓜子的现状,帮助小刘瓜子进行资产重组,渡过眼前难关。”
链接 消失的安徽民营明星品牌
阿毛食品
上世纪90年代初,阿毛食品创始人伊国明开始带着自己手工制作的“阿毛汤圆”在合肥市走街串巷,沿街叫卖。其主打产品芝麻馅汤圆外观饱满圆润、入口滑爽香甜,得到了合肥市民的一致好评。
凭着大家的口耳相传,阿毛汤圆的名气在合肥市迅速扩大,成了合肥市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食品。
1993年,伊国明成立阿毛食品厂,并开创了中国速冻汤圆的先河。短短三年的时间,阿毛食品的年产值就突破了6000万元。
2003年,阿毛食品创始人伊国明因赌博欠下了数千万元赌债,由于资不抵债,工厂被迫停产歇业。
为了还清赌债,伊国明四处奔走筹款。经历几近破产、商标拍卖等一系列波折后,阿毛食品元气大伤,年营收规模也一度降到了3000万元。
2011年,伊国明再度因欠下巨额赌债而被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将阿毛食品工厂查封。2012年初,阿毛品牌易主,魏宜龙将“阿毛”商标和工艺买下。安徽阿毛食品厂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安徽龙津啤酒
2004年,华润啤酒斥资2.8亿元,收购了龙津集团90%的股份。
在安徽省内,龙津啤酒曾经是市场份额仅次于华润啤酒的第二大啤酒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此前,华润啤酒在安徽已拥有两家啤酒厂,生产能力达45万吨。
据媒体报道称,华润在安徽收购啤酒企业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地处六安市舒城县、距合肥100多公里外的龙津集团,但被龙津拒绝。此后华润啤酒通过低价倾销、买断经营和有奖销售等方法,迅速占据合肥等市场。
最终,安徽龙津啤酒成功被华润啤酒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