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收视率已经从行业内部的专业术语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公众非常熟悉的热词,“唯收视率”、收视率造假等现象,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的实施,让与收视率有关的各项工作进入更加有据可依的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收视率及电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更多具体、有效的管理方能真正解决。(5月22日《人民日报》)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收视率高低或准确与否,除了可能因广告商的取舍可能间接影响自己的消费取向,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有没有国标,收视率都在那里。
曾几何时,电视节目一度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倾向,极个别的甚至冲撞道德伦理底线,偏离了核心价值观轨道,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追逐收视率而迎合受众的低级欣赏趣味;而之所以会出现弄虚作假、给收视率注水分的情形,虚构节目口碑、影响力给自身涂脂抹粉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吸引广告商的投资,说到底追逐的还是经济利益。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行业都该有标准、规范,以营造、维护良好的运行秩序,但未必非得都要用“国标”来约束。所谓收视率调查之类,更多的是商业利益的博弈,其实完全可以由行业标准自身去内部调节,大可不必“国家标准”去操心,何况相对现行行业标准而言,国标并未见多大实质性突破,可操作性也未必强。而收视率调查的可靠性、含金量之类,广告商自己会去掂量。
观众是收视率的最终决定者,他们并不关心收视率,“国家标准”与其吃力不讨好地插手收视率调查,而且相比现有行业标准而言并无多大实质性突破,倒不如在电视节目及其传播的形式、内容、路径等方面去费点心思、下点功夫,加强规范、管理、引导,让电视行业比拼更丰富、更出彩、更具正能量的收视率成常态,或才是应有作为,也是广大观众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