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数字谐音崇拜 回归社会理性
“抱女同学”就能容忍?
微声音
“偶尔”和“高仿” 关不上副市长的“举报门”
下一篇4 2014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消除数字谐音崇拜 回归社会理性

□辛木
 

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被网友誉为“表白日”。20日,重庆全市各结婚登记中心迎来登记高潮,截至下午6时,万余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也不乏盲从者。永川区婚姻登记处有一对新人,上午刚扯证,下午就闹矛盾要来离婚。(5月21日《重庆晚报》)

究竟是谁最先通过谐音把5月20日和“我爱你”联系在一起并附会成“表白日”的,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了。据说,5月20日是网络世界里的第一个固定节日,也有把5月21日当成表白日的,因为这两天的谐音差不多。不过,“表白日”大热并转化为“恋爱日”,并迅速掀起了结婚登记高潮,今年似乎是头一回。相似的一幕在去年1月4日(谐音“爱你一生一世”)也曾出现过,当时,各地婚姻登记处也都人满为患。

数字谐音崇拜是个别网友不靠谱的一种“发明”,它只与网络娱乐有关,与众多网友的推波助澜有关,与不成熟的心理暗示有关,唯独与成熟的爱情无关,更与现实中理应充满着责任和包容的婚姻生活无关。

数字谐音崇拜由来已久,譬如前些年,对于“8”这个数字,国民一直颇为垂青,从车牌号到电话号码,从衣食住行到开业开会,只要和数字相联系,必定要以“8”作为首选。最近几年,对“8”的谐音崇拜心理虽然略有所减轻,但对一些日期的谐音崇拜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有很多先是在网络上炒热了,继而被网友们付诸于现实中。

社会生活与数字须臾难离,数字谐音倘若作为网络娱乐的一种藉口和由头倒也罢了,但若成为大众心理甚至主流社会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衍生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会恶化社会生态环境,异化公共心理,其负面影响实在不可小觑。须知,一个被数字迷信和数字崇拜导引的社会是非常态非理性的社会,是浮躁和不成熟的社会。该到了消除数字谐音崇拜,回归社会理性的时候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