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军演昨日“开炮” 两国神盾东海“拔剑”
2014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演习中的三个“特点”
中俄军演昨日“开炮” 两国神盾东海“拔剑”

中国郑州舰官兵在俄罗斯“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上参观
参加军演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快速”号驱逐舰
 

经中俄两国元首批准,“海上联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于5月20日至26日在中国东海北部海空举行。 昨日下午,习近平和普京共同出席联合军演开始仪式。习近平宣布演习正式开始,为期7天的中俄海上联合军演拉开帷幕。 综合新华社、央视

中俄联合军演指挥所首次对接

昨天上午,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双方指挥所人员,在演习联合指挥部进行首次对接,围绕演习实施计划、双方指挥所协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协商。

此次演习双方首次将参演舰艇全部混编,3个编队均由中俄两国海军舰艇共同组成,这无疑对双方的指挥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接中,中方指挥员首先向俄方详细介绍了联合指挥部的布设情况,对演习图上推演环节的组织实施方法作了说明。随后,双方指挥员又按照战斗编成展开分组交流。

记者走进第一编队指挥所看到,编队指挥员、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严正明正在与编队中“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指挥员就联合使用反潜兵力原则进行最后的敲定。

第三编队在此次演习中担任模拟蓝军。在上午的交流中,编队指挥员、某驱逐舰支队副支队长汪晓勇围绕双方舰艇性能、编队队形、指挥口令等技术问题,与编队中两艘俄方舰艇的指挥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说,通过交流对接能让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的行动习惯,使双方在指挥协同上更有默契。交流对接持续进行了近100分钟,双方指挥人员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对接沟通。

融 融合度更深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表示,与“海上联合-2012”“海上联合-2013”相比,这次演习中俄双方的融合程度更深、实战味道更浓、新型装备更多。

张军社说,在联合对海突击、联合反潜等科目中,双方军舰和飞机上的多种探测、通信等电子设备都要打开和使用。因此双方武器装备的战术特点、技术性能将向对方展示。“这是中俄两军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对于两国海军提高海上实际防御作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张军社说,只有在两军具有很高的战略互信水平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些战术科目的演练。

实 实战味更浓

张军社表示,这次演习的实战性显著增强,将组织潜艇和水面舰艇编队进行自主对抗。

张军社解释说,所谓自主对抗,就是导演部不事先制订详细的演习计划,不规定具体的动作,不向参演兵力提供对手的位置、航向等信息,让水面舰艇和潜艇依靠自身力量发现对手、攻击对手,其中水面舰艇可利用本舰雷达、声呐和舰载直升机搜潜,而后进行攻潜;潜艇依靠艇载声呐等电子系统和武器搜索、攻击水面目标。

新 新装备更多

同之前的中俄海上联演相比,“海上联合-2014”不是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但是参演双方尤其是中方,投入了很多新型武器装备。据张军社介绍,郑州舰、歼-10战机及苏-30战机等海军新型武器装备都是首次亮相中俄联演练兵场。导弹驱逐舰郑州舰于去年刚刚服役,是我国海军最先进的舰艇之一。歼-10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苏-30飞机是一种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可携带中距空空导弹和反舰导弹,主要担负制空和对水面目标攻击任务,具备较强的防空和对海攻击能力。它们出现在联演练兵场上,将有效提升演习的效果,提高两国海军联合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演习中的五个“首次”

1 “联查识别”演练课目

“查证识别”是实施海上防空的必要程序和行动,无论是舰艇防空还是区域防空,都需要首先查证和识别空中目标,而后才能采取适当防御行动。演习单独设立这个课目进行演练,将有效提高两国海军海上方向防空作战能力。演习中,中俄海军将针对海域上空出现的空中目标,演练查证识别的兵力指挥、战术行动和程序。双方海军将利用飞机和舰艇雷达等,对空中目标展开查证和识别。通过对目标航向、机型、速度、姿态等飞行诸元的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而后决定对其采取行动的样式,包括拦截、驱离等。

2 新型战机和战舰参加演习

苏-30飞机为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可携带中距空空导弹和反舰导弹,担负制空和对水面目标攻击任务,具备较强的防空和对海攻击能力。首次参加中俄海军联演的郑州舰和宁波舰均为中国海军现役主力战舰,具有较强的防空、反舰和反潜等综合作战能力。

2013年服役的郑州舰为国产第三代导弹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装备有多套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配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导弹发射装置,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探测和区域防空作战能力。它们的参演,将使中俄海军联演中的联合防空和联合对海突击课目更贴近实战。

3 参演舰艇全部混编

舰艇混编将使两国海军官兵更加熟悉对方武器装备的性能和战术行动规范、程序,相互学习、切磋战术,实现两国海军舰艇在战术、技术和规范、程序等方面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加深两国海军官兵的相互了解,增强两军互信。

4 编队超视距攻防演练

双方水面舰艇将依靠舰载雷达和光电侦察系统以及舰载直升机等兵力手段,搜寻超出视距的水面目标,并对水面目标进行攻击。俄罗斯“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和“快速”号驱逐舰均被称为“航母杀手”。其中,“瓦良格”舰装备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在舰载卡-27直升机的中继制导下,对水面目标的超视距攻击距离最远可达数百公里。

5 潜艇与舰艇编队自主对抗

演习导演部不事先固定演练情节,不规定具体动作,不向演习舰艇提供对手位置、航向等信息,水面舰艇和潜艇依靠自身力量搜索、发现对手,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攻击。其中,水面舰艇可利用舰载雷达、声呐等侦察系统和舰载直升机搜潜,而后组织舰载反潜导弹、鱼水雷、深弹和直升机对水下潜艇进行合同攻击;潜艇依靠艇载声呐等电子系统和武器搜索、攻击水面目标。

新闻背景

中俄历次“海上联合”军演

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是中俄两国海军间近年来举行的第3次以“海上联合”命名的演习。此前两次“海上联合”军演分别是——

“海上联合-2012”军事演习

2012年4月22日至27日,在中国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在为期6天的演习中,中俄两国海军以海上联合防御和保交作战为主题,进行了包括联合护航、联合防空、联合反潜、联合反劫持、联合搜救、联合补给和对海、对潜、对空实弹射击等内容的演练。

演习显示出中俄对于两国海上安全协作的重视程度。此外,俄方参演的“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和中方“沈阳”号导弹驱逐舰在军演期间向公众开放。

“海上联合-2013”军事演习

2013年7月5日至12日,在日本海彼得大帝湾举行。中俄双方参演兵力共计各型水面舰艇18艘、潜艇1艘、固定翼飞机3架、舰载直升机5架和特战分队2个。演练了舰艇锚地防御、联合防空、海上补给、通过敌潜艇威胁区、联合解救被劫持船舶、打击海上目标、海上联合搜救、实际使用武器等课目,并在演习结束后举行了海上阅兵。

这是中国海军首次组织大编队远离基地,在无保障体系依托下,在他国境内参加联合演习。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