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层高楼,他能一口气爬上
淮南退休大妈打来电话想帮她一把
老总推牌九“加深感情”
我省百家餐企 发出节约倡议书
警惕“鬼手”盗取网银
下一篇4 2014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30多层高楼,他能一口气爬上
星报记者揭秘“长臂哥”是如何“炼”成的
潘平洋 记者 赵莉
“长臂哥”袁凯在训练中
“长臂哥”在救援现场(左一) 刘经帅/摄
 

面对站在18楼顶准备轻生的女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伸出双臂一把拉回,他就是合肥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副班长袁凯;当得知庐江县一女子因家庭矛盾欲跳楼轻生,他飞身一跃抱住下坠女子,他就是合肥市消防支队庐江中队特勤班班长沈鑫敏;冒着生命危险把泄漏罐灭火和关阀任务交给自己的宣城市消防支队的陈红涛;忍受病魔折磨仍坚守岗位的阜阳消防支队的严为光……日前,团省委组织媒体记者来到这些消防“明星”的身边,今天为您揭秘“长臂哥”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揭秘:每天晨练最少要跑5公里

“每天早晨5:30准时起床,然后开始晨训,每天最少跑5公里,经常是6公里、8公里、10公里不等。回来吃完早餐,微调整之后,便开始参加各种体能训练,如杠铃、俯卧撑、拉力器等。”袁凯说,有时队里还会组织各种实战演练,甚至背上重达几十公斤的装备徒步跨城市训练。

正是这种高强度的日常体能训练,让袁凯跟队友们可以一口气爬上出现火情的30多层高楼。

袁凯说,去年3月份,合肥一处30多层的楼房里出现火情,他和战友们装备齐整后,还带了3个空气呼吸器(每个重达10公斤)一起沿着楼梯向上冲去,一路爬一路喊,遇到需要救援的人员先将人员救下,再折回来继续往楼上爬。

“算一下,一身装备差不多有12件。”袁凯告诉记者,出警时,他们要迅速准备好装备,包括头盔、衣服、防护靴、腰带、安全绳、安全钩、呼救器、方位灯、头灯、手套、上车防护和进入火场之后的个人防护,如空气呼吸器、强光灯、手电筒等。“光空气呼吸器一件装备就比较重,充气9升,还加上钢化玻璃瓶。”

残酷:车祸现场锤炼心理素质

“现在出警的案情中,1/3是火情救援,2/3是抢险救援,火情救援中最危险的就属浓烟危害。”合肥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指导员张光介绍说,因为消防员进入火海后,眼前是浓烟滚滚,根本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下一秒会遭遇什么危险,他们所需要克服的便是心理难关。

所以,在参与各种救援过程中,都需要队员们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刚入伍的新战士在参加完车祸救援之后,看到现场的惨状回来也会寝食难安,不过时间久了,就习以为常了。”张光说,严重的情况下会进行心理干预,不然怕给这些战士们留下心理阴影。

“起初我就是跟着大部队,一般不会冲入一线,时间久了,也会参与到大的战斗中。”袁凯说,有一次参加高速客车与货车相撞的救援任务时,一边救援一边看着眼前的惨状,一不小心可能发现自己抬的尸体只有上半身,下半身已经找不到了。“开始真的会有些恐惧,慢慢习惯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强多了。”

张光介绍说,袁凯入伍四年多来所参与的各种大小战斗近千次,因此也有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战士们也都是在一次次大小不同的战斗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