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眩晕”,少走看病弯路
冬病夏治“三伏贴”开贴啦!
孩子换牙期间,家长要注意啥?
安医大一附院今天有关节疾病讲座
爱心铺满义诊路
夏季,高血压患者切忌随意停药
天气忽冷忽热易感冒
我省给血防区渔民开“医疗小灶”
下一篇4 2014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关注“眩晕”,少走看病弯路

汪珺 记者 李皖婷/文 倪路/图
 

什么是眩晕?为什么有人看东西会“旋转”?为何走路会有“漂浮”感?时常觉得头脑不“清醒”?导致眩晕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诊断和治疗?5月13日上午9:30-10:30,本报健康热线0551-62623752邀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主治医师王涛为大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眩晕症发病率日益增高

读者:什么是眩晕症?

王涛:眩晕症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

“看东西转”不一定是眩晕症

读者:最近我总是会出现“看东西转”,“昏沉沉”的感觉,这是不是眩晕症?

王涛: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刻意区分眩晕、头晕、头昏、晕厥,病人就诊时也很容易把头晕说成眩晕,把眩晕说成头晕。临床上则要把这些概念区别清楚,以免导致误诊。眩晕是一种自身或自身以外的周围物体在“旋转、移动、摇晃、倾斜”的平衡失稳感觉,是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头晕没有自身或外界物体的旋转移动平衡失稳感觉,只有头重脚轻晃晃忽忽不稳定的感觉,不会倾倒,多于行走起立时加重。头昏是昏昏沉沉不清晰感,多伴有头闷头重,由发热消耗性疾病、慢性躯体性疾病、情感精神性疾病、劳累、疲劳等引起。晕厥由一过性脑缺血引起,有短暂意识丧失倒地,数十秒自动清醒,如站立过久导致的直立性晕厥等。

眩晕症会伴有耳鸣、恶心

读者:眩晕症有哪些表现?

王涛: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前者常见眼花、视物不清、昏暗发黑、视物旋转、站立不稳,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后者虽有视物旋转的症状,但与头和身体的位置变动无关。

患上眩晕应认真检查

读者:患了眩晕咋办?要作哪些检查?

王涛:无论什么表现的眩晕,首先应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引起本病的病因众多,如:脑肿瘤、脑血管病、内耳疾病、部分内科疾病均可引起眩晕,所以患了眩晕,均应积极的去专业脑病医院或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各方面的鉴别性检查诊断,确诊定性后,再找专业性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有效、系统的治疗。眩晕患者,均应尽可能做全面体检。重点检查外耳道、听力、视力、屈光、眼底及神经系统,此外根据需要作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前庭功能检查(选择直立倾倒试验、原地踏步试验、扭颈试验、眼震诱发实验、眼震电图、平衡姿势图等)、听功能检查、头颅X线片、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TCD、心电图、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便分析、查找眩晕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

中医也可治疗眩晕

读者:在中医治疗中,对于眩晕症有哪些好办法?

王涛: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可根据不同的证候选用不同的方药;此外穴位的治疗也颇具良效,可选用督脉为主的穴位,如:风池(双)、百会、印堂、合谷(双)、人中、太冲;配穴:恶心伴呕吐者,加内关、神门、足三里;耳鸣加翳风、听宫、率谷、中渚;可采用点按的方法,每穴5分钟。

本期指导专家 王涛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及安徽省名老中医张道宗工作室骨干成员。主要从事以脑血管病为主的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和康复,尤善于将传统中医疗法结合现代康复理念运用到疾病的诊治之中,特别强调“周期性评价”和“个体化方案”。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