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应该 避免过度密集
缘何三大救市政策也难令A股好转?
电气设备迎来利好
经济数据不振 市场陷入胶着
基金“打鼠”风暴袭向私募
市场期待资金大扩容
下一篇4 2014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股发行应该 避免过度密集

张炜
 

有观点认为,新股发行节奏与股市涨跌无关。可从1月份的实际情况来看,过于密集的新股发行加剧了主板走弱。1月份上证指数累计下跌3.92%,2000点大关一度失守。从成交量来看,更能反映出二级市场的低迷。据上海证交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沪市1月份21个交易日累计成交13740.08亿元,创出去年下半年以来单月成交的最低量。1月份的单日最高成交为856.9亿元,而月度最高单日成交低于1000亿元,在去年以来只出现过两次,另一次是去年4月的单日最高成交955.35亿元。

今年已上市新股的流通盘大多不大,“抽血”似乎并不严重,可问题在于,尽管1月份证券市场保证金净转入1807.67亿元,但打新股仍主要“消耗”存量资金。一项统计显示,45只新股在1月份先后发行,网上冻结资金累计1.0213万亿元。其中,海天味业、我武生物、晶方科技网上申购分别冻结832亿元、713亿元、659亿元,位居45只新股网上冻结资金的前三位。1月份的新股密集发行在A股市场前所未有,照此速度的话,IPO“堰塞湖”仅用1年多时间就能够基本消化。不过,若这样做会造成股市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不平衡,难免被质疑为“不能承受之重”。

本次IPO改革强调发行节奏更加市场化,监管层不会再像前几年那样刻意调控发行节奏,但接下来的新股发行应该避免重演1月份那样的过于密集发行。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我国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推进改革过程中既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又要统筹平衡好改革力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投资者希望平衡好扩容与市场可承受的关系。假如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好,IPO恐惧症有增无减,二级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不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监管层恐怕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一旦企业拿到了发行批文,基本上不会考虑在12个月的有效期内择机发行,而是不顾市场低迷与否争相在第一时间发行。如何既坚持市场化原则,又平衡好改革力度与市场可承受度,眼下不能指望企业及投行发挥作用,将考验监管层的智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