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之首”美丽合肥、风景秀美的大蜀山西麓,一个象征着探索未来的“X”型建筑物——“未来中心”静静矗立着,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孵化器”,这是又一个未来的“中国硅谷”,这是合肥乃至安徽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她的名字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作为由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合肥市和中国科技大学四方发起的创新联合体,中科大先研院是我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一号工程”, 也是我省在新阶段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重大举措,必将为合肥乃至安徽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对探索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产生积极示范作用。
“一号工程”备受瞩目
当前,全国各地抓自主创新风起云涌,竞相发展。
多年来,安徽、合肥在自主创新上主动作为,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取得了丰硕的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成果。安徽省加速崛起进程、合肥市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与中科大将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发展目标相结合,催生了中科大先研院这一闪亮的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
先研院的开工建设,备受瞩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
“合作共建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过对接中科院各科研院所、对接中科院和中科大海外校友、对接国际优势的科教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等,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高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和先进技术成果研发中心、转化基地,创建科技体制改革和区域科技体系建设的示范基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先研院开工仪式上肯定道。
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校双方齐心协力、各参建单位加快进度……先研院建设的车轮滚滚向前。
“合肥速度”精彩上演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先研院调研时曾强调,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体量大、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在加快建设的同时,要完善相关手续、多方筹集资金、迅速果断决策、广泛运用新技术……
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在一片荒地上,在中科大先研院的建设中,“合肥速度”再次精彩上演。目前,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进展迅速,开局良好。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积极采用住宅产业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等措施,充分体现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
5天,1.8万立方米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夯实;6天,4万平方米模板支设完成;7天,12万立方米基础土方完成开挖;9天,4台塔吊从基础施工到完成安装调试;280天,14万平方米单体建筑拔地而起;单日投入劳动力最高达到1500人;单月最高完成产值4500万元,平均每人110万元……克服综合楼结构、造型复杂,施工难度大以及施工跨雨季、冬季等困难,工程快马加鞭向前推进,多项进展刷新合肥大建设纪录。
中科大副校长陈晓剑介绍,仅用一年多时间,先研院已完成交付12个单体共21.5万平方米,随着先研院一期工程迅速推进,到今年下半年综合主楼、人才公寓、专家楼、研发实验楼及1号嵌入式研发楼等13个单体建筑近33万平方米都将交付使用。
“先研院的建设还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如花草绿化等问题,要注意完善和提升。”吴存荣说,“我们要将先研院做成精品工程,加强精细化建设,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
特色鲜明创新丛林
目前,安徽省已将先进技术研究院列入三大自主创新平台之一,并纳入安徽省“十二五”重大专项建设。
截至2014年一季度,先研院已经培育、遴选先进技术项目100多个,围绕这些项目,先研院逐步发展形成格局多样、来源丰富、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丛林。
此外,先研院成立以来,还积极组织申报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平台。2013年11月11日,合肥市与中科大召开市校联席会,进一步明确同意先研院下一步重点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其中包括合肥未来网络城域试验网建设、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区域级“先进技术与产业金融服务支撑平台” 建设、微电子产业共性平台等。
前不久,吴存荣在参加先研院相关会议时说:“先研院建设,从挂牌到现在,两年时间,应该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影响很大、成绩很大,作为新鲜事物,能顺利走到今天,非常不易。先研院的发展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学习,也是各方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着政产学研用,还有资本结合的一个发展。”
吴存荣指出:“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先研院对于科大建设世界一流性大学、对于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建设创新安徽,将来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要继续坚持打造特色鲜明的先研院,通过我们的创新,把国家科技创新中核心的、关键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先研院这类平台探索出一条新路。”
集群驱动“动车时代”
创新是合肥先天的禀赋和基因。而敢走新路、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则是合肥一贯的姿态。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要立足长远,创造新的体制机制,以崭新的理念和思路来共同探索推进。”吴存荣反复强调。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曾指出,合肥要紧抓机遇,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动科技创新迈出更大步伐,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以先研院为代表的这些科研院所,使合肥进一步焕发出科技创新的活力。
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先研院最大化释放创新联合体的活力。而先研院的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先研院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形成“创新芯片”,还在于能通过“创新芯片”的“撬动”和引领,形成一批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轴线”,继而催生、带动“创新集群”。
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落地建设,一方面推动了创新资源的进一步汇聚,另一方面,通过主体带动,促进了区内创新单元之间的相互协作,加速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扩大与完善。目前,合肥由东到西,已经形成了一条“创新轴线”,继先研院之后,先后成立了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这也标志着合肥乃至安徽的自主创新开始了由过去单个创新单元引领的“火车时代”,向创新集群驱动的“动车时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