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全民发“红包”: 普惠施政理念更可贵
微声音
请给外来词 穿上“民族服装”
女校长剃光头:岂能“寓教于赌”?
不要误读了 北大的“中国学”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4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亚全民发“红包”: 普惠施政理念更可贵

□汪昌莲
 

5月5日,记者从三亚市财政局获悉,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6日启动,符合条件的居民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资金。(5月6日《海南特区报》)

三亚实行的物价补贴机制,通俗地讲,就是向居民普发“红包”。在三亚,这项举措不是第一次实施,如2011年,三亚市民每人一次性获得物价补贴300元,受益群众约56.6万人,政府共派发资金1.7亿元。特别是,三亚普发“红包”,涵盖了非本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体现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全覆盖”,释放出了城市人文关怀。

不可否认,普发“红包”,仅适用于政府“不差钱”、人口比较少的地方,如果在整个中国实施,确实行不通,也不现实。然而,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借鉴意义。事实上,借鉴三亚的做法,并非是要生搬硬套,也给全体市民普发“红包”,而是学习三亚政府“普惠大众”的从政理念,让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亚普发“红包”,非但不是懒政,而且是一项让利于民、造福于民的善政,在中国仍具有普适性。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让利于民、造福于民等方面也作出了不少努力,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等等。这些措施,虽然也让人们体会到了政府的善意,分享到了改革开放成果,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仍然存在,中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指数仍然不高。

普发“红包”的借鉴意义,就在于中央及地方制订和出台更多普惠大众的优惠政策。首先,应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同时,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住房、教育、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改进民生,扶助低收入阶层。这样才能既解决了收入悬殊问题,又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生存安全问题。“国富”之根本目的还在于“民富”,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的发展才会更加持久、更加有生命力。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