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我省住建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重点排查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砖混(砖木)结构房屋等6类危房。合肥有没有“楼歪歪”甚至“楼倒倒”?哪些原因是它们产生的“诱因”?
近日,合肥市房屋安全鉴定员们为市场星报记者做了“解答”:目前,自然老化等五大因素是导致合肥危房产生的原因。
现状:合肥房屋标准“寿命”50年
合肥房屋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合肥房屋安全鉴定员们给出的答案是,按照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来算是50年。房屋从交付使用之时开始,就是投入维护的开始,如不及时维护或维护不当,房屋的安全性、可靠性就会严重降低,使用寿命也会大幅缩短。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房屋中,有很大一部分已进入了“中年”或者“老年期”,但是由于对后期维修投入不足,房屋的失修、失养现象比较普遍。
如果后期维护得好,房屋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以合肥为例,比较“长寿”的房子也有,如明教寺内的大雄宝殿修建于清代,桐城路上的原月潭庵修建于民国,建设于上个世纪的江淮大剧院、安徽大学以及安徽工业大学的一些教学楼至今还在使用。
但是,由于合肥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为使用不当等因素,部分房屋提前寿命终结。如三孝口的光明影都,不到12年就被人为拆除。还有一些居民随意在自己的房屋内“敲敲打打”,给一栋楼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安全鉴定员们就曾亲见一栋楼因为36户居民都在家里改建无烟灶台而将大楼的一侧墙壁掏空。
分析:自然老化是主要原因
合肥究竟有多少危房?它们都在哪里?房屋安全鉴定员们表示,暂时没有准确的数字,他们目前只鉴定有申请要求的房子,去年,合肥市要求他们检测的房屋总面积是80多万平方米,其中危房的面积约在12万平方米。
安全鉴定员们介绍:危房产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房屋先天不足。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对房屋的技术标准要求较低,包括设计、用料等,较现在的标准而言,都要宽松许多,所以当时合格的房屋,按照现在的标准要求,可能就是不合格的。
受到外力作用。开挖地下停车场,机械打桩的振动,会导致附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房症状;大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等,均会造成房屋地基基础的下沉、变形及承载力降低,进而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自然老化、损耗。这种正常损耗原因形成的危房要占到危房总量的85%以上。
房屋后天失调。房屋建成后,有些住户疏于对房屋的保养,遇漏水不管,遇裂缝不理,时间一久,小问题也成了大问题。尤其是违章加层、违规装修等伤害房屋结构等行为。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台风、地震等也能对房屋造成伤害。
专家:莫让你的房屋“未老先衰”
按照建设部第4号令《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明确定义:危险房屋,系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机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即非危房、危险构件、局部危房、整栋危房。合肥究竟有多少危房,将在这次排查之后,可能会有一个准确数字,安全鉴定员们介绍。
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自建房的问题一般容易发现,但是几十户的居民楼的安全问题反而难发现。如果问题不是太严重,很少有居民能了解整栋楼的安全情况。虽然理论上个人可以申请做危房鉴定,但实际上却往往需要整栋楼业主的支持——这并不容易。
据不完全统计,城市中20%以上经营和居住房屋的装修行为都带有破坏性,造成房屋“未老先衰”,因而要对拆改结构、明显加大荷载的房屋装饰装修进行房屋的安全性审定。
安全鉴定员们认为,“80后”“90后”房屋未来很可能存在问题集中暴露期,虽然说房屋的产权人是房屋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是责任主体“消失”的现象也不少见,政府不可能无限制地承担一切维修、赔偿工作,应该探索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建立“补偿机制”。“比如对这些老旧房屋的安全状况、责任主体现状进行排查后,从现在起就由业主、开发商、政府通过加购房屋保险的方式,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构筑最后一道防线。”
链接 如何进行房屋的安全管理?
1、定期安全检查。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等条件,对不同用途的房屋规定不同鉴定期限,这样可以及早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加以消除,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2、遭受自然灾害损伤后的鉴定。房屋遭受地震、火灾、风灾等损伤后,及时地进行可靠性鉴定,确定房屋是否需要修复加固,或者拆除重建。
3、改变用途时的鉴定。房屋改变了用途,与原定设计条件不符,如荷载、空间分割的变化等,就需要进行可靠性鉴定,以确定是否需要加固或作其他处理。
4、改变结构的鉴定。如对房屋增加层数、扩大开间、改变层高等,必须先进行可靠性鉴定,然后才能进行改造。
5、其他指定内容的专项鉴定。如对房屋进行抗震鉴定、防振、防火、防腐鉴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