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加强对经典试题 的变式训练
近三年我省的生物试题平稳,知识点考查紧扣考纲,难易适中,全卷无偏题和怪题,注重核心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试题从整体上给人以“稳中求变,旧貌换新颜”之感。从近年高考来看,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复习备考要注重“双基”训练,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系统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如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免疫、遗传变异、生物工程等内容。复习时不仅要提炼章节内的知识要点,突破难点,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重视学科内在的知识联系。
其次,在平时学习中,要重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些题目看似不难,但认真分析发现,欲获得理想成绩,仅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是不行的,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2012年高考理综第3题就需要学生仔细审题,深刻领会题意,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和灵活应变能力才行。所以,学生在平时阅读教材和审题时,应该要注重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图文信息转换与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经典试题的变式训练,能够举一反三。
第三,注重树立实验思想,重点复习实验分析。实验题通常以常见素材为背景,减少思维上的障碍,着重考察实验设计、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分析。所以复习时应立足教材,设置问题,设问难度可以层层深入,培养自己对实验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物理:考前多做一些“高考原题”
合肥八中 吴丽菊
用“高考原题”吃透《考纲》
高考进入临战状态,同学们可先根据《考纲》要求,利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认真揣摩知识考点在试题中的分布频率,找准“核心主干知识”,制订“重点复习”和“一般复习”的模块。高中物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运动学、动力学、功和能、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与电路、力电综合、实验等。通过对近五年全国高考物理卷的分析与整理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高达83.3%,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出现频率达到71.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的考试出现频率为42.8%,简谐运动的图像考查频率为23.8%,而像单独对简谐运动定义的考查频率只有2.4%。通过对高考的研究与分析,能够更加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用“分类试题”提升能力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建立物理学的基石,物理概念和规律通常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文字表达、公式表达和图像表达。同学们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高中物理的几个模块对试题进行归类,要努力尝试举一反三,“题海战术”已不再是物理唯一的学习方法,新课改后更是反对同学们采用超负荷的“应试教育”,所以高考试题一直在努力做到“稳中求变”,同学们不可能在高考中做到原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掌握的是解题的方法与技能,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后期复习中要有意识利用一些“高考原题”进行引导和训练。
在“言必有据”中推理
理科与文科学习的最大区别就是理科问题最终的解决不能靠“想象力”来完成,解题的每一步都要做到“言必有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试题中给出的信息(包括事实、图像、关系、条件、数据等),不断地扩展信息,最后达到试题中所提出目标的过程。扩展信息,要靠推理,推理要有依据,如果依据不可靠,会导致结论错误,这个依据就是已知的知识和试题中给出的信息,审题的过程就是捕捉信息的过程。
由于高三同学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所谓的解题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的负影响,造成对审题的干扰。例如,全国高考安徽卷在2011年第14题和2012年第17题均考查了在一个粗糙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后来在物体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比较两次的运动情况,很多同学就凭经验认为两题的答案是一样的。所以同学们在解题中要注重解题过程和原理、慎用题目结论和解题经验,多数物理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一系列的推理,因此就更要注意解题步骤严谨性,不能因为步骤多就乱了思路、逻辑混乱。我们在复习中应适当地在“高考多过程题”进行训练,从而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做到言必有据、步骤清楚、思路简明。
化学:每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大约20个
合肥八中 赵金山
突出主干知识,寻找纵横联系
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涉及的考点大致有470多个,但高考题中年年都考或者大部分年份考的考点大约只有20个。归纳出的“热点题”主要有:1.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定律。2.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配平和计算。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5.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6.物质的电离和电离平衡。7.盐类水解及应用。8.离子共存问题。9.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0.pH值及其计算。11.Al(OH)3两性及物质检验。12.元素或物质推断。13.有机物燃烧规律及计算。14.有机物结构和性质。15.有机反应方程式。16.溶液浓度和溶解度计算。17.新元素、新材料及新科技。18.化工能源及环保知识。19.化学中常用计量的比较、换算和热化学方程式概念及计算。20.物质的量计算、化合物计算或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等。与20个考试“热点”相联系的知识点多为主干知识。不难发现: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处于考点核心。
细化实验知识,形成实验网络
化学实验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也是考题中主要的丢分处。除了实验设计有一定难度之外,实验知识缺少系统性、解决具体实验问题方法不够准确是丢分的主要原因。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对实验知识细化。比如,Cl2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的原理;(2)仪器的选择使用及原理;(3)仪器的组装(顺序)方式方法;(4)实验药品的选用;(5)实验条件及其控制;(6)实验现象及其解释;(7)Cl2的除杂、干燥、性质实验;(8)尾气处理与环境保护;(9)安全事项;(10)注意事项。
细化的同时,总结相关实验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分离物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一种不溶于水用过滤;两种固体均溶于水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两种液体互溶用蒸馏;两种液体互不溶解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知识具体、准确解答化学实验问题。比如两种均溶于水的固体分离可考虑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但是侯氏制碱法创造性地采用添加细碎食盐的方法。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往往缺少变通,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
立足基本题型,把准解题思路
例如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基础题型,其他基础题型还有有关离子浓度变化的图像,讨论不同取值范围混合物的计算等多种。基础题型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学会了基础题型的解题思路,再经过一些变化演绎,就可以准确解答相关题型。
还有一些题目变化很多,但思路变化却较少,姑且将其称为思路题型。比如元素周期表的练习有不少确定元素位置的习题,把握住“位、构、性”后,不妨从以“构”定位、以“位”定位和以“性”定位三个角度去解答。与其类似的还有化学平衡移动的练习,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勒夏特列原理是解题不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