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浩与龙眠山水
徽印象
黄书权: 书法追求法度和自由的高度统一
合肥宿州政协书画联展
巢山寻踪
下一篇4 2014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许浩与龙眠山水

李国春
 

明代作家许浩,宦游桐城,任期数载,政务之余,尤钟情于龙眠林泉、浮渡禅踪,北峡雄关、练潭夜月,与桐城山水结缘,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不朽诗篇。

明弘治初年仲秋的一个早晨,初来桐城的作家、余姚人许浩,一大早就身穿青衣头戴小帽,踱步在桐城北大街麻石道上,观察城中景物民风。

据典籍记载,自春秋至汉魏,朝吴暮楚,吴魏相争,桐城竟为战场。元末明初,桐城人口迭遭流徙,出入无定,直到明朝中叶,境内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明宣德以后, 天下安定,桐城一县民风醇美,士人开始通籍,百姓便崇尚读书了,甲族高门子弟连登科第。许浩一来桐城就听说城里皆世族列居,每至晨夕,儿童诵读,士人吟哦,琅琅之声响彻四里。读书人着粗布袍褂,与穿裘袄帛褂的富庶子弟侃侃而谈,脸上也毫无惭色。许浩发出由衷感慨:文化之区,礼义之乡,名不虚传啊!写了一首《七律·桐城怀古》,发思古之幽情:

桐溪溪水绕桐城,城上游观百岁并。

指廪坊存红稻积,射蛟台毁碧苔生。

朝朝运瓮人何在,岁岁催耕鸟自鸣。

若解平田犹井井,底须兵甲苦相争。

许浩的家乡余姚是浙东名郡,境内四明山层峦叠嶂,山奇水秀,造就了许浩的文人气质。还在故乡时,许浩就听说过李伯时的《九歌图》,他的老师曾描绘道,那画卷用“澄心堂”纸绘作,每卷后书屈大夫《九歌》辞,笔法娟妙,真画中绝品。老师还对他说:李伯时的另一幅传世图卷《龙眠山庄图》更是拙趣高古,画中的龙眠山在古舒州桐城。

弘治某年的一个春日,许浩一行人去龙眠山寻幽跻险,凭吊他心中的画圣李公麟(字伯时)。

龙眠山绵亘重复,岩壑深秀,半日功夫,许浩就和他的同伴登上了椒子崖。抬首眺望龙眠诸峰,山中氤氲相荡、云雾蒸腾。对龙眠山神交已久的许浩,此时心灵与山川相感荡,骋情于眼前的景象:

大小二龙山,连延入桐城。

山尽山复起,宛若龙眠形。

李公麟《山庄图》所绘有古龙眠自然人文景物二十处,苏辙依图皆有吟咏。从宋元符至明弘治年间,四百余年的沧桑,山川不改,但早已物是人非了。“墨禅堂”晓钟远逝,“延华洞”题名斑驳,唯有垂云沜冷泉映月,“建德馆”遗迹可觅。许浩边游边吟道:

昔年李参军,爱此山水清。

投簪赋归去,筑室当林垌。

兴来索束绢,握笔濡丹青。

写就山庄图,墨妙如天成。

许浩说自己从四明山来到桐城,能置身龙眠山水领略林泉之美,真是大自然垂爱。龙眠山千沟万壑,风影泉声,李公麟只取十之一二娱情适志而已,自己宦游于江淮之间,何必再去寻踪访迹,打破那幽林鸟鸣溪泉岩洞的沉寂呢?于是他咏道:

我来觅陈迹,满壑烟霞生。

凝神致遐想,恍若图中行。

这也许就是山庄图留给后人的无穷意蕴!

许浩在桐城任上究竟去了几次龙眠山,无从稽考。他襄助知县陈勉纂修首部《桐城县志》时,对桐城的山河景物,古迹民风肯定有过多番实地察看,在录写桐城之沿革建置、山川风物、选举人物、兵事田赋时皆倾注了他的热忱,龙眠山的俊秀,连同他家乡四明山的高峻,都深深地写入他的胸中。这位外籍吏员在桐城任内兴学校、修礼仪,桐城子弟多受其惠,余暇耽于山水,在桐城写下了多首诗篇,古今传诵不绝。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