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是生活的色彩,是生命的脉动;绿,更是一种现代都市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然而,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节奏中,钢筋混凝土城市早已失去了八十年代的那种激情与渴望。于是,以公园为伴,傍水而居的环境更成为寻求宁静和健康的奢华。
虽已四月,绿色环绕的滨湖新区依然是合肥市民踏青的不二选择,即便是那一幢幢高楼大厦,也在春的霓裳中显得这般温柔。
1 逃离:只为那钢筋混凝土的压抑
小黄,男,33岁,2004年大学毕业后辗转多个城市之后,最终还是回到了合肥市定居发展。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80后青年,却对人生与社会有着超龄的领悟与要求。于是,相貌看起来要比同龄人成熟许多。
小黄告诉笔者,出生于农村的他曾有许多困惑与矛盾,而未来选择在哪座城市生活就让他犹豫了许多年。的确,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他渴望着现代化的都市生活,虽是忙碌但能走在社会前端。便捷的交通、耸立的写字楼、时尚的生活……在“十年寒窗”的苦读过程中,这都曾被他当做过自己的动力来源。
或许也正是因为他来自农村,对清新田园式的大自然有着强烈的回归欲望。“在老家,出门脚踏黄土,手抚绿柳,席地在池塘边看鸭子畅快无比地游来游去。”用他的话说,“许多城市满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车水马龙的废气,经常令我感到压抑和恐慌。就连在老家最容易满足的天然蔬菜,竟然也变成了一种奢望。”
2 回归:只为这森林中城市的呼唤
从合肥市内驱车经徽州大道、包河大道等由北向南行驶,越接近滨湖新区,驾驶者的身心愉悦感越明显增强。小黄如今就是居住在这里。
“早晨起床绝对可以听得到鸟叫,周末没事就带着父母、老婆和孩子去塘西河边散散步,时间充分就去湿地公园搭个帐篷一呆就是一整天,即使是去巢湖岸边感受碧波荡漾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情。”小黄说,虽然自己的收入不是很高,但生活的确十分惬意。
小黄还表示:“你看,滨湖新区也有许多高楼大厦,也是钢筋混凝土搭建而成,但是在这绿色环绕的地方甚至显得有几许温柔,一点也不压抑。这也正是滨湖新区与许多大城市之间本质差异。”
有着小黄一样渴求的人并非少数,据了解,去年“五一”3天小长假,仅滨湖湿地森林公园迎客就达到了13万人次,预计今年将会更多。
3 坚持:绿化走“大家闺秀”路线
“当许多人行至滨湖腹地,环游巢湖北岸时,和谐的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享受愈加充盈心间。这一切皆因滨湖的‘绿色清新’氛围使然。”据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座临水而居的现代新城,营造绿色清新之感,既是建设者的责任,也是新城居民的必然要求,因此,大手笔做足“绿文章”成为滨湖建设者责无旁贷的担当。
滨湖新区的绿化实践从建设起步,就坚持了“大家闺秀”路线,在196平方公里的规划中,保留了73平方公里的生态圩区湿地。除了道路、街头游园和苗圃等绿化外,尤其注重了原生态开放式公园建设。目前合肥城区拥有的六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公园,4个在滨湖新区范围内,分别是: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塘西河公园、十五里河公园和牛角大圩。
4 内涵:“绿色建筑”会“呼吸”
绿,不只是那看得见的青山绿水,还是一种城市健康超前发展的理念。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一块双层玻璃、一盏节能灯、一渠地热……就在这些没有颜色的构件中,一座座建筑也在低调里,悄然散发出绿色生机。或许,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
我们庆幸,这座发展中的城市——合肥,并没有将GDP作为城市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将眼界放至更远。如何在发展的同时降低能耗,变得更具战略性意义。与此同时,在大兴园林绿化同时,灰色系的钢筋混凝土却也在向“绿色建筑”、“会呼吸的房子”悄然转变。
2009年,合肥市被列入全国首批22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之一,滨湖新区同年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
最新消息显示,截至2014年3月,城市绿化覆盖率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8.1平方米。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区”、“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中美低碳生态示范区”、安徽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等一系列“金字招牌”纷纷花落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