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安徽出版蓄势发展“撑竿跳”
2014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厚积薄发,安徽出版蓄势发展“撑竿跳”
央视《焦点访谈》昨晚报道安徽出版集团“升级版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记者 朱玉婷
 

将文化元素导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探索文化主题旅游、旅游主题出版,推动文化与医药知识传播、互动发展……这是近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在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跨界融合上的多种尝试与探索。从最初饱受业界争议的“多元陷阱”,到打破行业壁垒,逐渐在产业跨界融合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安徽出版集团的发展有目共睹。数据是最具说服力的,去年安徽出版集团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8%。昨晚,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重点报道了安徽出版集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文化贸易发展的成就,文化企业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对外文化贸易更加活跃,升级版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近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鼓励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推进文化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走出去。这些利好政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支点,安徽出版集团九年蓄力发展,一朝厚积薄发,在新一轮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正蓄势待发实现发展“撑竿跳”。

从“传统出版”到“多元发展”:多元开拓融入 经济大循环

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多元发展,出版主业与多元产业互相支撑,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教育、信息、物流、建筑互动融合。在安徽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亚非看来,“出版产业以多元开拓融入经济大循环,必将打破已有的产业边界和发展模式,在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产业链上,获得多方面有力支持。”

文化产业涉足能耗管理、进入智慧城市建设,安徽出版集团成了业内首吃螃蟹者。文化的入驻使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方面加入很多构建美好生活文化元素,行业竞争力也有所提高。

如今,安徽出版集团已经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国际眼光、体现时代精神、展示安徽风格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而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从“文化作品”到“文化贸易”:大力推动 中华文化走出去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明确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营业税免税,减轻税负、增加利润,从而进一步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

去年,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额突破12.5亿美元,实现了“在全国文化企业中出口贸易位居第一,在出口贸易企业中文化产品出口总量全国第一”,成为我国出版业中最大的文化出口企业。安徽出版集团成立的九年间,对外文化贸易额翻了20倍。

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民表示:“国家出台的政策促进了三产向一产、二产融合。”用市场手段进行文化输出,通过贸易的方式,在公平合理的、能够创造利润的情况下,企业作为主体自发走出去将更大地推动文化走出去。“文化贸易不是通过政府补贴走出去,而是通过走出去免税这个杠杆,这更加激发了企业走出去的动力。”

从“线上阅读”到“平台建设”:文化产品的数字化 进程不断加快

智慧校园、全媒体幼儿教材、健康教育和生活保健……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数字化产品,突破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发展瓶颈,安徽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业务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安徽出版集团在数字内容产业方面呈几何级增长,每年增长比例在30%左右。”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林清发表示,《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为实体产品赋予知识性和增值性,是文化跨界周边行业最显著的优势。安徽时代漫游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幼儿园全媒体电子教材和把实体玩具与互动电子书结合的“豚宝宝妙趣盒”,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今年前三个月的发行呈现井喷的势头。

今年二月刚刚上线公测的“时光流影”,作为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集知识共享、热点讨论、话题交流和内容积累为一体的“深度社交+内容聚合”的网络社交平台,上线运行一个多月,用户就突破了50万。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社长刘桂霞介绍:“网民朋友将内容传到时光流影平台,积累到一定量,可以自动生成一本书。”从自媒体到自出版,通过行业融合、技术处理,借助互联网的出版,使得出版更接地气。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