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爱心“串起” 相隔千里的两个家庭
妻子陷传销败光60万,苦劝无果动了杀心
楼盘擅自“扩容”,他“睁只眼闭只眼”
下一篇4 2014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份爱心“串起” 相隔千里的两个家庭
铜陵夫妇3年资助甘肃贫困女孩上学
陈燕飞 记者 刘海泉
 

3年来,资助贫困女孩上学,还为女孩的姐姐找工作;像家人一样写信、打电话,亲手做布鞋寄过来,这是受助者的感恩。

一个在铜陵,一个在甘肃,两个相距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普通家庭,因为爱心与感恩,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谱写着一段奇妙的缘分。

3年资助拉近两陌生家庭

2010年3月的一个晚上,电视中正播放着一项春蕾行动,其中,甘肃文县舍书乡舍书小学的画面,引起了铜陵市陆广文和徐国芳夫妇的注意。

两人拨通了舍书小学校长的电话,从此,一个叫刘舒芳的小女孩走进了陆广文夫妇的生活。

日前,记者来到陆广文的家中。“你看,这就是刘舒芳,今年12岁,上五年级,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陆广文拿出一张有些褪色的照片,像是介绍自己的孩子一般自豪。

一份善意的资助让陆广文和妻子对这个甘肃的家庭有了牵挂,经常给他们写信、打电话。

刘舒芳家住在高半山地区,土地贫瘠。爸爸腿有毛病,眼睛不好,只靠妈妈一个人干农活。经济来源于花椒、核桃、土豆,全家的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

3年里,两个家庭虽然只有书信、电话往来,但却像亲人一样。在一封2013年8月9日的来信中,刘舒芳的母亲写着:“陆大哥,我给你们寄来了两双鞋,给嫂子做的是37码。这鞋刚刚穿的时候很硬,穿两天就好了,你们也只能在热天穿,冬天穿脚太冷。”

“待我像亲生女儿一样”

刘代霞是刘舒芳的姐姐,18岁,从学校毕业后打算外出打工。陆广文得知后,往甘肃打去电话,“让孩子来铜陵,我们来照顾她。”随后,在一家服装厂给她找了一份工作。

每个周末,刘代霞和同乡都会来陆广文家里,刘代霞吃不惯米饭,徐国芳都会给他们买馒头、下面条、包饺子,“昨天我带他们去天井湖、动物园逛了一圈,准备下次带他们去大桥看看长江。”

“我有时候会想,一个陌生人怎么会对我这么好,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我,我在这里就像在家一样。”刘代霞说起陆广文夫妇,感动得潸然泪下。

“看着他们成长,开心”

“其实我们没做什么,就是每学期给她寄500元学费,说出来都觉得不好意思。”陆广文笑着说。

据了解,陆广文在铜陵一家光电公司上班,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徐国芳打工收入只有1000元,家里的电视、冰箱都是十几年前买的,家庭条件很普通。“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能过日子就行了。”

“这些钱我虽然可以买几套衣服穿,可是资助他们,我觉得很有意义。”徐国芳说,每次想想两个素不相识的家庭能像亲人一般,有着特别的缘分,心里特别舒服,“看着他们成长,心里觉得特别开心。”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