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苏醒的季节,万物生长,从无至有。人的内心像沉睡的狮子忽然觉醒,人的味觉也从贺岁的浓妆艳抹般的重口味中解放出来。
此时的味觉应该是绿色的、清新的,人又从食肉动物变成食草动物,一切带有青草味的食物再受青睐,这或许不仅仅是因为春季绿植复苏带来的心理上的暗示,或许也包括四季更替与味蕾变化有着交互的关系。总之,春季则清新,夏季则酷爽,秋季则淡雅,冬季则浓烈,不知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中是否有这么一层。
春季既是复苏之时,就应该去撒点野,所以说哪怕是野百合也有春天。既然要撒点野,闷在家里面对四壁当然撒不成,必须要去野外,一边踏青,还要一边将野味带回家。记得从前读书的时候,每逢正月,总要一家老小结队爬山挖兰草,这似乎成了过年唯一的乐事。春节后再过个把月,就是蒿子蓬发的季节,于是周末又跟母亲去郊外野地摘蒿子。夏季暴雨之后待日出次日,又能在岩石壁上采到一种像木耳的菌类,我的家乡俗称“鸡蛋皮”,虽然是黑色的,但这个名字是指和鸡蛋营养一样丰富;还有雨水之后,山林里能采到蘑菇。除此之外,我年少时没有摘其他野菜的经历。另有就是和外婆去自家收割过的稻田里捡麦穗,或者去竹林里掰春笋,但那和“打野味”完全是两码事,因为那是自家的田地,无论你去不去捡,那麦穗和春笋都会在那儿,完全没有“赚到了”的新鲜感。
说起野味,现在很多饭馆都打着野味的招牌,但大多数是“野生动物”味,就算有一两样素的,肯定也是人工批量培育的,如今在外吃饭,能吃到没有毒的食物都算是万幸,所以吃到的即使是人工培育的,也应该窃喜了。春天里的素野味,当然不包括那些在山里窜来窜去可怜兮兮的小动物们,当然,这也是因为这年头已经没有动物在山里恭候你光临了。春之素野味,是那些集大地精华而蓬发出的植物,是有根的,是过了这个时辰,就要等到来年的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