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粮票”还在,粮站没了
镇干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
我省药物目录“大一统”
男子微信会“女友” 见面发现是亲生女儿
会议、接待等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
下一篇4 2014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于庄稼人来说,这世上最痛苦的事是——
20年前的“粮票”还在,粮站没了
亳州一村民手捧3000斤存粮票据无处取
蒋加磊 记者 曾梅 文/图
 

20年前,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村民怀会良在当地粮站存了3000多斤粮食。20年过去了,不久前当他拿着存粮票据准备取粮时,却发现当年的粮站早就没了。

“粮站没了,我该找谁取回我的粮食呢?”对于庄稼人来说,3000斤粮食承载着他们四季春秋的辛劳汗水。

对此,当地粮食局的答复则是:“账目已经结算完毕,这些年过去了,实在不好找。”这让怀会良很是失望。

“粮票”在手,粮站没了

“这写着1993年12月2日,数量是1514公斤……”近日,怀会良手捧一本“中国代民储粮食存取证”,一字一句地读给记者听。

怀会良说,那个年代,村民可以把余粮存放在政府的粮站,随时去取。

1993年12月,在留足全家人的口粮后,他把家里3000多斤粮食存进了当时的古井镇粮油食品站。“毕竟粮站是国家的,我们存了也放心。”怀会良说,当时他们村里很多人都把粮食存到粮站里。

第二年,村里收成好,家中的存粮还没吃完,大量的新粮又下来了。考虑到手里有国家发的证,怀会良就踏踏实实地把3000斤粮食存在粮站,此后20年也没去取过。直到去年,怀会良偶然间想起这笔存粮,于是翻出存粮票据。当他来到当年的古井镇粮站时,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听说粮站早就没了,人也都分配到其他地方了。”原本价值3000斤粮食的票据,突然成了一张白纸。

“如果粮站没了,政府能给我折算成现金,哪怕少给点也行呀。”对于这样的事实,怀会良很不甘心。

粮食局称:真不好找

那么,怀会良手中的票据到底是什么?这粮食还能不能取回?

对此,记者咨询了当地粮食局。据介绍,“国代民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实行的一项阶段性政策。按照规定,村民把家中余粮存到粮站,缴纳一定的保管费用,可以随时拿存粮凭证去取粮,或按照一定比例领取面粉。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种‘国代民储’的方式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了。”亳州市谯城区粮食局业务科一位姓唐的负责人称,于是政府就要求各基层粮站尽快安排村民取回粮食,并做好结算工作。

“几年前账目就结算完毕了,这么些年过去了,实在是不好找了。”他回忆称,当时清理账目的时候,也曾发现诸如取粮票据丢失的,但都做登记备案并解决了,而针对怀会良反映的情况,由于当时没有登记备案,因此现在也不好找了。

“3000斤粮食,就这么没了吗?”对于粮食局的答复,怀会良显得很是失望。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