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第三方支付 “限制”不是正解
微声音
明星代言“规避风险” 不如“演绎真实”
对“代跑门”不能见怪不怪
“谣言致恐慌” 折射公共安全焦虑
3上一篇 2014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谣言致恐慌” 折射公共安全焦虑

 

□汪昌莲

据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官方微博消息,3月15日,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通报了3月14日春熙路恐慌事件相关情况,对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李某某、谢某某和陈某某依法进行了处理。14日,先是商场误传火灾险情,后引发“砍人”谣言,数百人在不明原因情况下狂奔。(3月16日中国新闻网)

无论是“火灾险情”,还是“砍人了”,均是无中生有的谣言,并迅速得到了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恐慌。传谣者因此受到法律制裁,也是咎由自取。然而,由此继发的网络虚假恐怖信息,对个人、对社会发展都贻害无穷;更为可怕的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网民无法辨别真假,久而久之,网民失望的就不仅仅是网络文化,而是网络文化背后的现实世界。

特别是,谣言频发并引发恐慌,表明公众对公共安全存在信任危机,甚至放大了公共安全风险。不可否认,近几年来,公共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对公众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从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公众的安全感,也影响了发展秩序和效率。厦门、贵阳公交车纵火案,昆明暴恐惨剧等公共事件的发生,更是加剧了公众的不安全感。

可见,成都恐慌事件的发生,折射出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焦虑,值得当今社会警醒与反思。公共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更加知道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渴求平安、追求幸福。因此,全社会应当关心公共安全问题,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构筑保卫社会和公众的安全防线。有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完备的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救援体系,从技术手段上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公共事件处置效率,重塑公共安全的公信力。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