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景如何撑起大产业?
去年,我省新添304万亩森林
星报小记者热心来植树
小岗村昨栽下“财富树”
下一篇4 2014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盆景如何撑起大产业?
专家:建市场、搞培训、搭平台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 丁林 赵汗青
 

昨日,本报报道了《那些盆景商的“进”与“退”》,作为园林经济的一部分,盆景,从文人雅士的玩物走向市场化,在成长过程中,专业化市场的缺位、人才断层都是常态,政府更应该加强协作扶助产业发展。

市场需求不足

盆景商韦朝艮介绍,“现在都住在高楼上,哪里有地方养盆景,更何况,盆景需要通风效果很好且能够接到地气的地方”。

刘玉林也概括,受限于现在的居住环境以及养护经验的不足,现在的人都不愿意购买盆景,导致市场需求的不足。而反转过来,“无市”也就造成经营者们缺乏精心培育的动力。“一盆像样点的,要七八年的功夫,有的甚至十几年才能成材”。刘玉林分析,长此以往,转型的商户不在少数。

韦朝艮称,“往往一个月一盆(培育两三年的,价格在三四百左右)都卖不出去”。

合肥一家高端盆景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一些盆景商受到冲击,主要还是因为政府购买缩紧,但对于高端精品盆景,冲击不是很大。对于盆景而言,盆景还是追求其艺术价值,“人和盆景的灵魂交流。”

缺乏专业盆景市场

像裕丰花市这样的有盆景买卖的市场,合肥并不多,甚至合肥现在没有一家统一、有规模的盆景市场。

省盆景艺术协会白强是最早在裕丰花市卖盆景的,他介绍,合肥乃至安徽全省目前没有专业的盆景市场,“以前,裕丰花市还可以,但受制于门面等影响,缺乏适合盆景生长的露天环境,盆景没办法生存。”

然而,在白强看来,省外广东等地的盆景行业却发展得红火。“广东的花卉大世界有着上千亩的盆景园”,白强称,中山等地通过举办大型盆景展、建立产业基地等措施,形成了科研、生产到营销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人才断层值得警惕

58岁的韦朝艮和64岁的刘玉林,都算得上合肥盆景界的大师级人物。然而,随着他们这一代渐渐老去,盆景事业可能面临着人才的断层。

“盆景产业不景气了,干这行的人也少了。”韦朝艮则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再从事盆景买卖,就算是在坚持的,大多是直接从外地“进货”,真正自己花时间培养的已经不多。

白强也强调,盆景属于手工艺,而年轻人根本吃不了苦,再加上培养是个技术活,需要很多年的长周期培育,资金链容易跟不上,这也就限定了玩盆景很难普及。“一个盆景十几年、几十年培养才能成材,完全从利益角度考虑而缺乏个人喜爱和耐心肯定是不行的。”

政府协作加强培育产业

合肥市植物园从业人员王强(化名)认为,现在合肥市场上盆景良莠不齐,对于一般的花卉而言,盆景更具有文化和艺术性,是一种智慧和文化的展示。

白强认为,合肥盆景的市场需求还是存在的,今后,盆景的大众消费群体会往精英化与高端化方向发展,家庭化消费一般多以小型盆景为主。但目前也存在“想买的人买不到,想卖的人卖不掉”的问题。“这时一个专业的盆景交易市场就显得格外重要。”白强称。此外,现在盆景只是靠一些老工匠传承技术,未来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就得加大盆景科研力量。

采访中,王强和白强都表示,盆景事业要想发展,必须加大政府协作,实现生产、销售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并建立一个统一市场。比如,建设专业市场,政府在用地方面给予支持等。

此外,协会以及政府应该通过技术培训、举办展览、搭建平台来促进本地盆景产业水平的提高。而在白强的工作计划中,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盆景展也提上日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