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很高,但进展却缓慢,“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始终存在。省经济信息中心的《经济蓝页》就建议,我省应加快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实施方案,对于重大项目,民企可“抱团”投资。
社会资本入基建遭遇“两门”
省经济信息中心专家表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能够对稳定当前的投资乃至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不过,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始终存在“玻璃门”、“弹簧门”两大问题。
“一方面,尽管没有明确准入限制,但缺乏清晰的路径设计,社会投资难以真正进入”,专家解释,另一方面,缺少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社会资本进入后无法获得合理回报,难以经营。
要真正打破“玻璃门”与“弹簧门”,专家建议,应加快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实施方案。当然,出台的方案要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方的基础设施需求、与地方财政实力匹配的合作模式。
重大项目民企可“抱团”联合投资
社会资本究竟该如何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建设?
专家称,首先应推出一批优质的项目,比如,铁路、公路、桥梁、码头、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市政道路、客运枢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保障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旅游、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先行向社会资本开放。
同时,对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专家也建议,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向社会公开招商、公开竞标,选择具有一定资本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在用地、融资、用工方面给予协调帮助,鼓励民营企业联合起来设立投资基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