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安徽在路上 科技大佬在奋斗
2014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安徽在路上 科技大佬在奋斗

记者 任金如
 

故事一 胡承霖:教授腿上沾满泥,小麦亩产多百公斤

他至今仍然自谦为安徽农业大学一名从事农业教育和粮食生产研究的教师,他让我省小麦单产提高了百公斤,他让当年国际社会“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担忧噤了声,他如今已经85岁高龄,他是我省科技创业篇章中最让人崇敬的叙述。

漫长的八年时间,他用自己的用心设计和辛勤付出,让我省小麦单产提高了97.4公斤,总产提高了118亿斤,单产和总产增幅全国领先。他就是已经85岁、党龄62年的胡承霖,就是人们口中的“泥腿子教授”。提这位八旬老人,即使他总自谦为安徽农业大学一名从事农业教育和粮食生产研究的教师,人们还是忍不住给出最崇敬的目光。

胡承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调入安徽农业大学。1998年到2003年,我国小麦处于低产期,种植面积下滑,粮食库存量连续走低,国际上甚至出现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声音。到2005年,安徽小麦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公斤。胡承霖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5年4月,76岁高龄的胡承霖给省领导写信,附上一份3600多字的方案,推广良种良法等关键技术。当年,省领导掂出了这封长信的分量。秋种季节,一场小麦高产攻关战役在安徽大地开启,胡承霖被聘为专家组副组长。人们记不清多少次胡老顶风冒雪,深入田间地头察看苗情;也数不清有多少次,他头顶烈日,在热浪涌动的麦田里指导生产。

“泥腿子教授”的外号不胫而走,但是,实惠真正落到了农民手中:蒙城县乐土镇农民刘玉峰家中160多亩地是县里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的一部分,结果2006年小麦亩产超千斤,要比过去多出近两百斤,算下来可多挣2万多元。

8年里,我省小麦单产提高了97.4公斤,总产提高了118亿斤,累计增产600.74亿斤,单产和总产增幅全国领先,小麦总产增量占全省三大粮食增量的80%以上,创造了粮食高产的“安徽模式”。

故事二 刘庆峰:从草台班子到中文语音产业国家队

科大讯飞创业初期,一个广播学院的女孩来做录音,来了之后,她每天都要和创业团队一起在楼下蹲着吃盒饭,两天以后,她委屈地说:感觉不像在科大做科研,而是和民工在一起似的。在这长达5年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寂寞期,首批科大讯飞的创业者们是咬牙挺过来的。

当你想给一个外国朋友打电话但你无法用外语跟他交流时,怎么办?当你的手机来电而你却双手负重无法接电话时,你又该怎么办?科大讯飞的语音产品可以轻松地帮你解决这些问题。

谈起创业之初,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笑称其为草台班子。当时,十几人的创业团队蜗居在租来的民房中夜以继日的工作,当时有一个广播学院的女孩来做录音,听说是到科大参加863项目,她全家都特别高兴。但是来了之后,每天都和他们一起在楼下蹲着吃盒饭,两天以后,她委屈地说:感觉不像在科大做科研,而是和民工在一起似的。在这长达5年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寂寞期,首批科大讯飞的创业者们硬是咬牙挺过来了。

直至2008年,科大讯飞成为全国第一家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上市公司。在讯飞拿到上市批文的时候,科大讯飞人并不是去喝酒唱歌庆祝,而是把企业的核心人员召集在一起开会:“上市并不是重点,我们离1999年设定的100亿销售收入的发展目标还很远。”刘庆峰回忆说,创业至今,公司核心高管保持了高度稳定,17个一级部门经理以上领导班子过去十年没有一个离开。

随后,公司开放的股权架构,又吸引了复星、联想、Intel等战略投资者进入,使得当初的学生创业团队能够迅速学习到业界一流企业的管理经理和文化。科大讯飞于2010年,率先发布“讯飞语音云”平台,目前用户已经超过3.5亿,成为当之无愧的“中文语音产业国家队”。

故事三 曹仁贤:“做减法”做出来的全球化品牌

1997年,他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放弃高校教师的稳定职业,下海创办了阳光电源;2004年,他再一次不顾众人反对,砍掉能带来现金流的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到新能源电源产品。创业路上,他的每一次重大决定都是正确的,但却没人知道他下了多大的决心。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企业要想成功,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条件,比如企业家素质、员工责任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但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眼中,企业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

不可否认,曹仁贤的商业嗅觉非常灵敏。1997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任教的曹仁贤,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离职,下海创办了阳光电源。那一年,人们对太阳能、风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新能源产业的前景也不明朗,但曹仁贤凭着多年的科研经验和独到的眼光,感觉到了这个冷门领域中可能蕴含的巨大商机。

公司起初运营时,太阳能项目很少,曹仁贤只好先做一些传统电源产品的生产销售来支撑企业的运行,将赚取的利润全部投入到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创新和开发。

几年后,阳光电源在传统电源领域已经小有名气,尽管如此,曹仁贤还是不顾众人反对,先后砍掉了UPS(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领域两块现金流业务,使公司顿时减少几千万的销售收入。然而,“要保持真正的竞争力,就必须承受销售收入的下降,做减法是为了将来做加法。”曹认为。

凭借着自身的专注与专业技术积累,2007年,公司在安徽首家采用中外合资的方式引入715万美元“风险投资”,开启了自己的资本市场之路。2010年,公司再次引入1亿多元的股权投资。2011年11月,公司在深圳创业板挂牌上市。通过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在国外建立合作关系、创建全球化的商标品牌等措施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强研发与市场人员的互动与轮岗,初步完成全球战略布局。光伏逆变器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不到2%,逐年提升至2013年的10%,有望进入前两名。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