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黑市:本科生上北京户口60万
2014年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户口黑市:本科生上北京户口60万
名字年龄全换得100万
 

“只要是全日制本科毕业,就能给你办上北京户口。要价60万元,绝对靠谱,我朋友的叔叔是户籍科的,以前我们就办过。如果要一个全新的户口,名字年龄全换,像龚爱爱那样的,就贵了,得100万元。”如果不认识“身份贩子”敖向东(化名),很难想象在户籍严格管理的中国,会有像他这样的一群人,专职贩卖合法“身份”:只要提供自己要求的名字、年龄、照片,他们就能给你一个全新的合法身份,一个毫无破绽的新户口——这样办出的第二代身份证,甚至可以通过公安身份识别系统全国联网查证。

1.“身份”贩卖的链条

“仅我知道的这种户口,就有71人,遍及全国11个省内24个市的32个区县。”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一名志愿者仔仔(化名)说。

这是一个松散而庞大的户口贩卖网络,每个组成单元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购买者-中介-户籍管理人员,有时还要加上计生部门和村(居)委会工作人员。

购买这些“身份”的人群,既有超计划生育的三岁以下儿童,也有生于上世纪80年代甚至70年代的成人——他们有人为了买房,有人为了骗取保险金,甚至有人因为遭到公安部门通缉急需一个新身份“洗白”自己,等等;中介们则谨守“行规”,并不过问“客户”为什么需要新的身份。他们关心的是价钱——要价随风险递增,最便宜的儿童户口要1~4万元,成人则要6~10万元,北京等地的城市户口,要价更高。“客户”提出要求后,在这个网络中的户籍管理人员会挑选合适的“挂靠”对象,中介通过计生部门或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具伪造材料,最后由户籍民警依据这些伪造材料办理出新户口。

这些新户口的来源五花八门:有些通过伪造材料进行虚伪出生申报,有些冒名顶替已经死去的人,有些通过虚假手续迁入,甚至还有一些是由中介自行申报的“囤货”,随时准备出售。无论哪一种,都与公安户籍部门的管理疏漏,以及个别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难脱干系。

2.不存在的孩子

2013年6月,仔仔偶然得知有人通过网络贩卖合法“身份”。他经人指点,加入了一个名叫“黑户办理户口”的QQ群,在那里结识了大量“代办户口”的中介。当年12月,仔仔与敖向东接触,让他“帮忙给孩子上个户口”。

自称为人谨慎的敖向东要求仔仔出示自己和妻子的身份证、结婚证等证明,这些正是为三岁以下新生儿办理户口所需的证件。尽管各省的户籍管理制度各有差异,但对新生儿出生户口登记,都有最基本的要求,即母亲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以及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若孩子为非婚生子女,则无需结婚证。“以前我还会亲自到人家去看一下孩子,万一这个孩子是被拐卖的,我的风险就大了。”敖向东说。

然而在仔仔提供了两个完全不存在的身份证号以后,敖向东也并未起疑,反而为了获得“客户”的信任,出示了经手办成的户籍身份资料以供查证,并承诺“在公安系统查到再付钱”。这也是此类中介通用的交易手法:不收定金,办好户口再付钱。

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孩子,很快获得了一张出生医学证明。按照仔仔的要求,这个孩子名叫杨智,出生于2012年10月18日。

2014年1月6日,“杨智”作为“李X晶”的儿子,成功落户于老河口市薛集镇老街1-65号。其实“李X晶”几个月前刚刚落户于此,至1月2日时,身份证还在敖向东手中。

与“李X晶”相近时间在同一地区办理户口的,还有齐X飞、何X、秦X毅三人,新户籍分别在三个地址。不过,由于人户分离(长期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同),记者在当地多方查访,并未见到他们。在这个居民之间几乎全部知根知底的小镇上,也没有人听说过这几个名字。

事后,在北京交付户口时,敖向东因涉嫌伪造身份信息被北京警方查处。目前此事正在调查中。

3.“灰色户口”链条

与敖向东手中的庞大“虚拟家族”不同,绝大多数“代办户口”的中介,选择的是另一种途径:根据需要办理新身份的姓氏,选择一户家庭“挂靠”。在记者掌握的名单中,不少新生儿的户口都是如此操作。

经仔仔举报,河南省南阳市已于2013年查处了一起这样的案例。当地警方透露,办理户口的是一名超生的孩子,由其家人通过关系,经辖区民警选择一户同姓家庭“挂靠”。这是民警和对方家庭之间的“交易”,被“挂靠”者完全不知情。

目前,“挂靠”户口已被注销,孩子的亲生父母受到行政处罚。不过,对这一“交易”的事后处理却浅尝辄止。当地警方称“未能找到法律依据”,涉事民警尚未受到处理。

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夏楠律师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当事民警已构成滥用职权罪;如有收受贿赂的情节,还有构成受贿罪的可能。

从事户政工作近30年的户政干部严明(化名)介绍,在“没有合法手续办理户口”的做法中,户籍警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很多派出所只有一名户籍民警,一干就是十多年,这样的警员要为别人选一户‘挂靠’家庭很容易。绝大多数家庭的户口本用个十几二十年都不会换,就算要换也由这名警员经手,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家中‘多’了个人。这种做法背后都是利益,不单是一名干警,甚至可能涉及一个单位。”这位老警察认为,仅靠“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根本不足以撼动庞大的“灰色户口”地下市场。

除了公安系统的户籍管理人员,计生或卫生部门负责开具出生证明的工作人员,以及中介们贩卖身份所在地的居(村)委会,也是他们“打点”的目标。

在基层派出所办理户口,主要是对书面材料进行审核。新版出生医学证明虽然采用了6项防伪技术,但同样可以造假。“因为出生证不像身份证,可以全国联网查询,派出所只能检查那张纸本身是否伪造,不能查证其中信息的真实性。”

成人落户漏洞更大,主要的依据就是户籍所在地居(村)委会证明。“有的随便送个礼,村里就给你开个证明,说你长期在此居住,民警就算去调查,也很难发现。”严明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证实,敖向东被捕后即供认,在一些交易中,他的“上线”正是村支书。

因为这样的漏洞存在,一些中介甚至明目张胆地制造假身份以便随时出售。仔仔曾在江西省南昌市碰到一位中介,对方随身携带一本笔记,记录着30多个身份,供“客户”随意挑拣。这些身份全部都是成人,且落户地址几乎都在湾里区招贤路的一所学校。经记者核实,这些身份真实存在。

4.“一人多户”乱象

对于“灰色户口”,成年人的需要大多是“一人多户”。不过,即便不是刻意经营,多重身份也不鲜见,部分是由于历史原因。

严明介绍,在1998年全国户籍信息化的期间,因为录入人员多为临时招聘,且工作量十分巨大,出现了不少身份信息被两次或多次记录的情况。此外,迁出户口因工作疏忽未及时注销,当事人异地重新申报户口未通知原籍,或是死亡人员身份被人顶替等情况也不鲜见。这些因为意外增加的户口,同样成为一些人利用的对象。

河北省邯郸市的索亚男(化名)正是这种情况。她早年被过继给舅父一家领养,尽管养父母为其重新申报了户口,原有身份信息却并未注销。因无力支付女儿的社会抚养费,索亚男决定卖掉一个户口换钱,向“买主”要价2万元。

一位当地公安人员事后对此解释,由于目前正在进行户口清查工作,尤其强调第二代身份证换证率,“有个人要来办二代证,第一个念头是非常高兴,可能因此放松了审核。”他还表示,该派出所辖区近十万人,只有一名户籍民警,工作量很大,难以亲自入户排查,就连日常工作也依靠聘用大量文职人员完成。

骗取保险金和逃避债务也是成年人办理多重户口的理由。“比如说你是张三,花十万买个户口,叫李四。然后拿着李四的身份证去购房,购车,办信用卡等等。办完以后,把所有的东西卖掉,买个死亡证明,把户口注销。银行要账发现人死了,就不再找了,成呆账了,明白了吗?”一位中介如此“循循善诱”。

长期志愿从事打拐工作的仔仔还担心,毫无证明材料,捏造几个身份就能为孩子“买”个身份,客观上为藏匿被拐儿童提供了条件。“如果身份被合法化,被拐儿童在法律上与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寻找起来肯定更加困难。” 据《财经》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