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像北京那样 治不好霾“提头来见”
微声音
名人“被去世” 不能止于禁言
“过度医疗”有没有,要经得起质疑
警惕“苦干不如炒房” 背后的价值扭曲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4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都像北京那样 治不好霾“提头来见”

□张西流
 

近日,北京市长王安顺表示,北京已与中央签订责任书,承诺到2017年大气污染得到改善,其中治理PM2.5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王安顺表示,中央领导曾对其开玩笑称治理不好空气就“提头来见”。(1月19日《京华时报》)

不可否认,北京作为首都,每一次发生雾霾都会引来格外的关注。这就要求北京必须在治霾上更有担当,在全国领先一步,做出表率。然而,必须正视的是,治理北京空气,仅北京一个城市单兵突进,显然效果大打折扣,也难以实现“2017年大气污染得到改善”的目标,需要周边的城市及地区共同治霾,形成合力,方能取得综合效益。可见,该与中央签订治霾“生死状”的,不仅是北京一座城市。

事实上,就华北地区而言,京津冀等地防治大气污染联合战役的号角已经吹响。2013年9月17日,环保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对该地区每个省份防治目标均提出明确要求;9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省区市与环保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到2017年,北京调整退出高污染企业1200家;天津钢铁产能、水泥产能、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分别控制在2000万吨、500万吨、1400万千瓦;河北压缩淘汰钢铁产能6000万吨以上……如此看来,实际上这六省区市也已经签下了治霾“生死状”。

然而,雾霾天气不是华北地区的“专利”,可以说在全国各地或轻或重地存在。可见,空气治理是一项全国性的战役,在重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同时,需要深化区域联防联控,打好这场“治霾”攻坚战。换言之,全国各地都必须与中央签订治霾“生死状”,从自身实际出发,祭出治霾方略,并形成全国“步调一致”的长效机制。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随着各级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治理大气污染,不信蓝天唤不来。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