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因为在“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这之前,自200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3年里有9次空缺,目前已连续空缺3年。
三位主要成员出自中国科大
昨日,该奖一发布,记者就从中科大获悉,本次获奖团队中有三位主要成员出自中国科大,其中赵忠贤院士为中国科大1964届本科毕业生,而陈仙辉和王楠林都是在中国科大获得博士学位。
据悉,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或超导转变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并且不能被磁场穿过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超导体。在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其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
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成为强国
以陈仙辉为代表的中国科大超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却一直坚持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二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并与物理所的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
昨日,记者从中科大获悉,2008年2月,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临界温度为26K(零下247.15℃)的新型超导材料,引起陈仙辉的关注。他当天就与几名研究生成立攻关小组。经过一个多月没日没夜的拼搏,陈仙辉小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临界温度达到43K(零下230.15℃)的铁基化合物超导体——氟掺杂钐氧铁砷化合物,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表明发现了新一类的高温超导体。
继陈仙辉小组之后,物理所王楠林小组独立地报道了氟掺杂的铈氧铁砷化合物在41开(零下232.15℃)表现超导电性;该所赵忠贤领导的科研小组将该类铁砷化合物的超导临界温度提升至55开尔文(零下218.15℃)。
中国科大和物理所的科学家们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引领了国际研究的热潮。“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