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籍看宝马 诗词歌赋诵良驹
2013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文化典籍看宝马 诗词歌赋诵良驹

张亚琴
关羽和赤兔马
白马洞天
明朝马皇后
 

伯乐与马,人尽皆知。当从学校课本里读来的故事里,对马的印象由此而来。

翻开《说文解字》,对马的解释如下:“马,怒也,武也。”怒、武,正体现马的刚健伟岸,仰天长啸时威风凛凛,掘地奔腾如电闪雷鸣。

在中国,马一直是这样的象征。铁骑战马的威猛狂飙,宝马良驹的英俊潇洒,抛起一道道历史烟尘,自然也引起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与青睐。“春风得意马蹄疾”、“金戈铁马催征程”等有关马的名诗佳句不绝于耳,被人广为传颂。

而一些名马甚至与名将一样载入史册,这在冷兵器时代屡见不鲜。西楚霸王项羽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自杀前却将爱马乌骓托咐给亭长:“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千里,不忍杀,以赐公。”英雄一世,临终时为伴自己攻城拔寨的爱马安排生路,此马因此而名扬千古。

虽然在现代生活中,马的作用逐渐削减:在军事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弱化,失去了往昔的风采,昔日威风凛凛的骑兵方阵已经逐渐消失,冷兵器时代战马奔腾、血腥厮杀的悲壮场面似乎已经永远告别了人类。

但是,由马而生发的成语和熟语还顽强地活在我们的口头上和文章中。如“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办事稳妥,曹操诗中“老骥伏枥”,激发了多少老年人的豪情,而刘安的《淮南子》“塞翁失马”揭示了生活中的辩证法。

明天,是马年的第一天。我们的新起点,就是从阅读了解安徽典故中的名马、江淮地名里的马、马姓的安徽名人和成语诗词里的马中开始。

典故里的名马

乌骓难弃主 跳入乌江心

乌骓马,是项羽的坐骑。乌骓应该是属于中国名马的河曲马系列,河曲马作为我国最优良的军用马种,颜色以黑色、青色为主。它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建立功勋无数。

项羽驯野马乌骓的故事广为流传。据说乌骓当初被捉到时,野性难驯,许多人都休想骑它,就是骑得上的也顿时被它摔下来。

强壮好胜的项羽听说便想一试。他驯马有术,一骑上乌骓,就扬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过一山。这马非但没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骑在马上,忽然用手紧抱住一树干,满想一下把马压制得动弹不得,谁知乌骓也不甘示弱,拼死挣扎,结果那树连根都离开了山土,乌骓总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

有了这匹马,项羽巨鹿之战,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力战六十多员汉将,霸王枪未点地,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经百战无有败绩。“数年以来,(乌骓)所向无敌,尝一日行千里。”

项羽兵败后,跨上乌骓,带了八百子弟,逃到了安徽境内的乌江边。

这时跟着项羽的兵丁只剩下了二十几个人。一位亭长劝项羽到江东称王,重建霸业。但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临死前,他把爱马乌骓送给了亭长。亭长带着它过江,但是忠于主人的乌骓咆哮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欲上船,霸王见马留连不舍,遂涕泣不能言。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那马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

后来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还专门写了一首七律无题诗来歌颂乌骓马,“传闻有马号乌骓,负箭满身犹急驰,慷慨项王拖首后,不知遗革裹谁尸?”

后世还流传出美丽的传说:马鞍落地,化为一座山,酷似马鞍状,后人遂将此山取名为马鞍山。

江淮地名里的马

梅山湖畔旁 白马镇寺门

根据《金寨县志》记载,史河的支流都属于山溪性河流,自唐以来,经常发生重大水灾,史河在明、清时代为洪水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淤积,由通舟楫而改行排筏。史河两岸居民长期为洪涝灾害困扰,白马——正是金寨人民盼望洪水不再发生的象征。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和尚在史河岸边建了一座庙。寺庙院墙头上天然生长的一棵灵芝草。这颗灵芝草与众不同,集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每到晨曦日落,就显现出五彩的光芒,仿佛正向世人炫耀它的灵气。

灵芝草的消息传到了在史河上游的深山里。这里有一匹战马,浑身雪白,日行千里。曾经是前朝大将的坐骑,久而久之成了精。它开始计划怎么才能把灵芝草据为己有。

白马是神马,与常马不同,它想,青天白日去抢毕竟不妥,有失身份,得想一个万全之策。于是,它联合山上的山神、水神、土地神,准备在夏天发动一场特大洪水,将白马藏在洪水里,伺机将灵芝草吃掉。

夏天很快来到了,果然这年夏天暴雨下个不停,山涧到处流淌着洪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白马看见时机成熟,就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顺着河水急转直下来到了寺庙跟前,寺庙建在半山腰,水没有淹到,白马非常着急,情急之下,只好跃出史河向寺庙跑去。一个跳跃就将墙头上的灵芝草咽进肚子里,刚刚下肚,就听见一声巨响。原来是天空中打了一个巨雷,伴着闪电打向白马,白马十分惊慌,躲闪不及、身负重伤,再也动弹不得,只好躺在寺庙前。

一会儿,雨停了,阳光从云彩缝里钻出来,白马气息奄奄地喘息着。这时候,从寺庙里走出一位白发老和尚,他拄着拐杖,指着白马说:“你这个畜牲,修行了这么多年你还没有醒悟吗?这是上天降生的神草,你怎么能懂了贪心,吃到肚子里。如今你已经犯了天条,天帝降罪,罚你化为石马,护卫寺院。”

白马听了这番话心里十分难过,懊悔不已,于是口吐人言:“多谢大师指点迷津,弟子知罪了。弟子愿意永镇此寺,护佑百姓不受侵害,善哉善哉!”

说完就化作一匹白马,矗立在寺大门前。后人为了纪念白马迷途知返,就将此寺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几经战火,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庙基尚存。全国解放后,这里被梅山水库淹没,白马寺后的山被开垦成板栗林、茶园和竹林。

芜湖古八景 白马有洞天

“白马洞天”在芜湖市南二十五里的白马山。它坐落在芜湖市弋江区境内。山高五十丈,周九里。相传古代有仙人乘白马停驻于此而化成山。远望山形恰如天马行空,状甚雄伟。

白马山峻石嶙峋,上有洞穴,深广莫测,古人以为有仙人常到,故列为芜湖古八景之一的“白马洞天”。

据载:白马山下有个紫燕洞,当地人称燕巢洞,冬天有紫燕集体来过冬,春暖飞去。当地有以牛饼祭洞神的风俗。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年),下令封洞禁祭洞神,紫燕从此不复来。至今这个洞口还是封闭的。按此时间推算,“白马洞天”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白马寺离前面提到的三圣古寺不远,在三圣古寺的西北边。据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驾着白马,驮着经书,追赶达摩祖师。途经白马山时,在洞中小憩。因此,后人称那个洞为“白马洞”。在白马驮经的地方人们建起寺庙,就叫“白马寺”。

白马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七年(公元463年),明朝初年被敕改为“护明寺”。

一千多年来,芜湖古八景之一的白马禅寺、白马洞天,曾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桐城县丞勇白马伴主亡

唐朝某年,桐城百日无雨,禾死草枯。县丞张孚卿光头赤脚,在西门外祈雨岭跪了七七四十九天。他的虔诚感动了神灵,五谷神化为一老叟来指点他:“此去三十里有座云雾峰,峰顶有块棋盘石,雷公、电母、云童、雨司常在那里下棋,可速去求救。只是降雨之时,恐你有性命之虞!”

张孚卿笑道:“卑官为民解悬,何惜捐躯。”说罢,跨上白马,急驰云雾峰麓,滚身下马,匍匐在地,告祷上苍。

顷刻之间,风起云涌,大雨倾盆,龙眠河里的洪水翻滚奔腾。张孚卿跃马过河时,不慎马失前蹄,落入深渊,人马俱被洪涛吞没。夫人王氏闻此噩耗,怆天恸地,在城北钓鱼台纵身跳入龙眠河。她的尸体逆流而上十余里与其夫遗体会合。

雨过天晴,乡民们无不感慨唏嘘。他们将张孚卿夫妇的尸体合葬在龙眠山口,并在那里修了一座庙,取名境主庙。

张孚卿白马的尸体被安葬在下游十里处,乡民们立白马庙祀之,并撰联悬于庙门两侧:“惜民不惜身,万户张侯忠莫比;载德不载力,千秋良骥义难齐。”今白马乡之名即由此而来。

马姓的安徽名人

敬贤又礼士 当属马皇后

明太祖孝慈皇后马秀英,安徽宿州人,幼年丧母,后来父亲马公又因杀人避仇远走并客死他乡,马氏幼年即拜郭子兴为义父。郭子兴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故十分疼爱这个义女并教她读书识字。马氏长大后不但出落得端庄美丽,而且知书达理。

后来,郭子兴的夫人将义女许配给朱元璋。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妒忌这个外来户得宠于父亲,便设计陷害朱元璋。郭子兴听信了谗言将朱元璋关禁闭。郭子兴的儿子就吩咐厨子不许给他送饭,活活饿死他。

马氏知道后就从厨房偷来几块刚烤熟的饼给丈夫送去。不料半路上遇见义母,义母见她慌慌张张就拉她到卧房里盘问,马氏哭诉原由后,义母解开她的上衣,只见义女胸前白嫩的肌肤已被烧饼烫起了水泡。她大为同情,便在郭子兴面前为朱元璋释嫌,使他重新获得信任。

成语诗词里的马

一统北方后 诗意抒豪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意思是说,老了的良马虽然伏在马房里,仍想奔腾千里。后人常以这句“老骥伏枥”来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

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

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

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表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

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滕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一生戎马战 缘于眷山河

岳飞一生戎马征战,志在恢复,少有闲情逸致。有首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岳飞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现在,诗人有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非常兴奋,因而写下了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之情。

应该说,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