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汪菊喜率领一班人在房产工作实践中以效能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引领着合肥建筑业的变革,力推传统建筑业向建筑产业化迈进,打破了传统建筑业的格局,构建出高效优质、节能环保的建筑产业化新模式,在今年国家住建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上,合肥市人民政府就建筑产业化作了专题发言,引起广泛关注。这种模式被兄弟城市的业界同仁誉称为“合肥模式”。合肥市房产局因推动建筑产业化成效显著而被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日,效能建设采访了合肥市房产局局长汪菊喜。
房产局各项主要工作超额完成
效能建设:近年来,合肥市房产局开展“四德”教育,实行“不能办登记报告”,推行“抓细节、抓具体、抓落实”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转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升了服务效能,促进了合肥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请汪局长谈谈今年的主要工作的完成情况。
汪菊喜:今年,省政府下达合肥市保障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39034套,实际落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73个项目,46371套,446万平方米。截至11月底,合肥市实际开工46562套,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119.29%,基本建成19497套,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119%,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总开工量和基本建成量均居全省第一,合肥房产局在2012年度荣获“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优秀组织奖”。
去年以来,市政府将部分保障房项目和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滨湖桂园、经开区滨河小区等12个政府性投资项目纳入住宅产业化实施范围,总建筑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2013年计划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至10月底实际开工111.8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任务。
今年1-11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91.87万平方米(175160套),同比增长36.15%。市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居全国第7位,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市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6525.5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36%。全市房地产开发总投资1041.72亿元,同比增长19.3%。完成房地产业税收122.35亿元,同比增长34.4%。当前,我市各类商品住房供给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刚性需求旺盛,商品房交易面积创历史新高,发展预期持续看好。
建筑产业化将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
效能建设:能简略地介绍一下什么是建筑产业化?目前的发展势头如何?
汪菊喜:建筑产业化通俗地说,就是像搭积木一样盖房法。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试工装配化,建筑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和建筑粉尘等,具有工期短,质量好,造价省等特点。以经开区天门湖家园公租房为例,釆用建筑产业化模式建成后粗略算一下,节省木材70.3%,人工省40%,工期缩短31.25%,节水36.44%,减少垃圾71.7%。随着建筑产业化的规模不断扩大,房屋造价将会逐步降低,惠及千家万户。可以断言,就像现代连锁业和网店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建筑产业化的横空出世,魅力会与日俱增,无疑会改变整个建筑业格局,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
合肥市政府将建筑产业化纳入重点推进新兴产业项目范围,分管市长担任项目推进组组长。按照“大建设”模式,由市领导亲自调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建筑产业化项目建设,首批工程历时10个月顺利交付使用,较传统建筑方式省一半施工时间,为以建筑产业化方式高质高效建设公益性项目作出成功探索。将今年市本级投资的6000套、41万平方米公租房,以及一批公益项目列入2013年建筑产业化实施计划,总建筑面积达到112.77万平方米。草拟了《合肥市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筑产业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制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产业化园区建设等各项工作正在协调推进。先后引进了远大住工、宇辉集团、中建国际等住宅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与杭萧钢构、台湾润泰等企业初步达成投资合作意向。中国建材集团副总裁、北新建材董事长王兵来肥洽谈产业化项目,合肥万科、保利、绿地和安徽建工集团等企业都有意参与住宅产业化建设。安徽亚坤集团拟与台湾润泰全面合作,由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向住宅产业化企业转型。金辉置业与远大住工合作开发商品房项目正在洽谈中,杭萧钢构已派前期工作人员来肥调研市场,准备近期在合肥买地开发商品房项目。
目前,远大住工、宇辉集团已在肥设立了产业化生产基地,安徽宝业对西伟德工厂进行了改造扩建,三家企业目前年设计总产能270万平方米,今年可实现总产能200万平方米。远大住工于今年9月底又扩建了三条生产线,现已建成投产,扩建后年产能达到160万平方米;中建国际已在经开区购地投资建设住宅产业化基地,年设计产能200万平方米,现正在加紧工厂建设准备工作,计划于2014年4月投产。总体势头良好,稳健发展。
建筑产业化的“合肥模式”形成
效能建设:据悉,合肥市正在编制《建筑产业化千亿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配套的实施意见,明年有望成为全国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您作为建筑产业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请谈谈合肥在这一方面的探索经验。
汪菊喜:这场建筑产业化的变革主要源于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先期引导和推动,我们2012年才接触到建筑产业化这一概念,国内又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合肥人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模式,如今跻身全国建筑产业化前列。
四项举措“提升住宅产业化生产能力。一是上门招商引资。全面梳理国内住宅产业化先发地区和住宅产业化知名企业,筛选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招商对象。二是培育本土企业。要求西伟德宝业进行扩建,引进德国最先进的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鼓励设计、开发、部品生产、施工、物流企业和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实力雄厚的大型产业化集团。三是组织重点推介。省、市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诚邀产业链上的各类龙头企业来肥投资发展、携手共赢。四是引导企业转型。与省、市有关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向传统建筑企业发出转型倡议。
“四大创新”保障住宅产业化稳步推进。首先是创新招标投标方式。试点初期,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滨湖新区桂园、经开区滨河小区等部分项目上采用单一来源方式确定住宅产业化施工企业。在2013年保障性住房产业化项目中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总承包单位,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其次是创新标准规范制定。在技术标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针对具体技术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论证,为产业化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我们积极争取省住建厅支持,加快制定住宅产业化规划、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和验收的地方标准,完善工程造价和定额体系。再次是创新联合质量监管。市直各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联合对住宅产业化项目的设计、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的意见》,确保预制产品的质量。还有就是创新项目协调机制。我们成立了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对所有政府投资的住宅产业化项目实施调度。从住宅产业化企业注册、备案,工厂选址、租赁、建设以及产业化项目实施等各方面,都与企业全面无缝对接,全程跟踪服务。
近年来,合肥房产局严格执行《房屋登记规程》,修订《房屋登记指南》,坚持“不能办”登记、“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狠抓效能,严控“自由裁量权”。房屋登记工作继续提速提效。全市45个国有土地上历史遗留未办证拆迁安置小区中,已补办相关办证手续符合房屋办证条件的共41个、45604户,占总数的95%。行政服务中心房产窗口获得全省住房建设系统“优秀政务窗口”、在政风行风建设中,2012年度全市百个重点处室考评第二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群众评议满意处室”。开展了“下基层、接地气、找问题、转作风”活动,继续举办《房产论坛》,利用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进建筑产业化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